編輯/冬青
微創技術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2008年,黑龍江瑪麗亞婦產醫院成功為一位腹內長有直徑19.8厘米的卵巢畸胎瘤伴漿液囊腫的24歲的林姓未婚女士實行了德國腹腔鏡微創手術,整個手術僅僅只在腹部開了兩個直徑5毫米的小口。瑪麗亞婦產醫院的微創腔鏡專家組不僅將她體內兩個巨大瘤體成功取出,而且保住了患者兩側的卵巢,讓她重拾做母親的機會。
林女士是通遼市的一位剛剛上崗的公務員,2008年的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的小腹逐漸地增大,并且月經不正常,她沒太在意,到后來,發展到小腹大得如扣一小盆,并且出現了小便障礙,她這才急忙到當地醫院檢查,醫院診斷為巨大型卵巢畸胎瘤伴漿液囊腫,需要開腹手術取出,并且告知患者,手術中保留卵巢的可能性較小。對于一名未婚女性來說,這個結果無疑是個晴天霹靂!
一想到要在腹部留下十幾厘米的大疤,又可能喪失生育能力,林女士和家人決定到臨近的沈陽去尋找希望,在沈陽某大醫院,主治醫生為其又做了詳細的檢查,最后制定的方案仍然是開放性手術,林女士又輾轉到了以微創手術而著稱的沈陽某醫院,但因為她的瘤體太大,對微創手術的技術要求太高,難度太大,院方無奈只能放棄微創手術方案,仍然建議其施行開放手術。
就在林女士全家喪失信心,準備做開放性手術之時,得知消息的林女士親姨從黑龍江打來電話,建議她們到哈爾濱,到黑龍江瑪麗亞婦產醫院去看看,因為在一年前,她本人就是在瑪麗亞婦產醫院做的微創子宮肌瘤手術,是剛剛從臺灣漳濱秀傳亞洲微創手術中心交流歸來的婦科腫瘤專家孔主任給親自做的,手術非常成功。她在就診和住院過程當中還了解到,瑪麗亞婦產醫院的婦科微創技術在國內屬于一流,和臺灣醫學界保持著較深層次的交流,其手術水平也得到了臺灣同行的稱贊,像醫療技術在亞洲排名比較靠前的臺北醫大附院、漳濱秀傳醫院、臺灣中山醫院、高雄生安婦產醫院等經常派人到哈爾濱與瑪麗亞的專家交流學習,同臺手術。有可能像林女士這樣的特殊病例在他們這里能得到解決。
林女士立即用電話聯系上黑龍江瑪麗亞婦產醫院微創婦科中心,在與孔主任溝通之后,滿懷希望來到了哈爾濱,成功地進行了手術。
據孔主任介紹,畸胎瘤的形成是卵子在母體內受精細胞分化,這個過程中這種細胞如在胚胎的早期由整體中分離或脫落下來,混雜在其他組織內,即可發育成畸胎瘤。在腫瘤中殘存有皮膚、黏液、腺體、牙齒、神經組織、脂肪、軟骨與骨,以及肌肉、頭發等。
一般8厘米以下的畸胎瘤可以通過腹腔鏡微創術剝出,如果超過10厘米,特別是近20厘米的畸胎瘤,一般均需開腹手術。目前,超過10厘米的,中國腹腔鏡第一人李光儀教授有5例報道,超過15厘米的瘤體通過腹腔鏡成功取出的,國內只見寧波婦兒醫院一例報道。
像林女士直徑19.8厘米如此巨大的畸胎瘤并不多見,囊腫內填充物復雜,并且和卵巢粘連成一體,手術難度和復雜程度可想而知,并且術中成功保留住了林女士的卵巢,為一個未婚女孩保住了生育能力,更是難能可貴。
據了解,腹腔鏡微創技術只需在體表開0.5cm左右的切口,分別置入光源與操作器具,在數碼高清攝像設備將病灶放大幾十倍情況下,利用精密特殊的設備在體內進行切除、縫合及止血等步驟來完成手術,傳統的開腹手術就可在“不見血”的情況下輕松完成。微創技術以不開刀、創口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受到患者歡迎。
黑龍江瑪麗亞婦產醫院,近年來從德國、美國、意大利、法國引進了腹腔鏡、宮腔鏡、COOK導絲介入、“BBT”自凝術、LEEP刀、乳腺麥默通旋切等多項微創技術,組建成北方微創婦科基地,像不孕癥、子宮肌瘤、宮頸糜爛、卵巢囊腫、巧克力囊腫、乳腺疾病、子宮腺肌癥、宮頸外翻、宮頸白斑等婦科疾病均可以采用微創治療。瑪麗亞婦產醫院在微創婦科,良、惡性腫瘤,乳腺癌根治,不孕不育等方面,實施過很多高難度的微創手術,攻克了不少微創、腫瘤手術技術難關,首創腹腔鏡、宮腔鏡、COOK導絲聯用治療不孕不育,已成功為3000多個家庭帶來了孩子的笑聲,目前,瑪麗亞婦產醫院已成為國內微創婦科的樣板單位,僅2008年就接待了18個醫療機構的微創技術參觀考察團,并于2008年6月成功主辦了“中國?黑龍江婦科內鏡學研討會”。
微創技術,是21世紀醫學發展趨勢,已成為我國外科發展的主流,瑪麗亞婦產醫院在微創手術中大展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