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伊拉克特約記者 程毅
走進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的中央火車站,修葺一新的三層高的穹頂結構和白色大理石的裝飾令車站顯得氣勢宏偉,使人不禁聯想起薩達姆時代這里作為連接南至巴士拉港口,北達摩蘇爾,甚至延伸到敘利亞、土耳其以及英國的繁忙的交通樞紐。然而,與之不相協調的是,偌大的中央火車站內卻乘客寥寥。
火車沒人坐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全的沿線站點、不可靠的時刻表,以及相對市民消費水平來說價格高昂的車票等因素。據巴格達中央火車站的工作人員說,坐火車的人少最主要是由于對安全的擔憂。
歷經連年的戰爭、國際制裁,伊拉克的鐵路線大部分被損毀,加之年久失修和人為破壞,使得伊拉克今日的鐵路交通已經與20世紀70年代無法相提并論。
美伊戰爭以來的6年間,從巴格達北上至摩蘇爾以及南下到巴士拉的鐵路線頻繁遭到武裝分子的襲擊和破壞。2003年初美國入侵伊拉克后曾導致伊拉克的大部分鐵路線被關閉。雖然當年底,從伊北部城市摩蘇爾至鄰國敘利亞的線路很快重開,但由于頻繁地遭到武裝分子的襲擊,該線路于2004年初被迫再次關閉。直到今天,摩蘇爾市依然是“基地”組織等武裝分子活躍的陣地,爆炸和傷亡的悲劇不時上演。
出于安全的擔憂,人們寧可乘坐巴士或自駕車穿過巴格達市內遍布的防爆墻、路障、鐵絲網,以及由荷槍實彈的軍警把守的安全檢查站,半小時的車程往往需要耗費2-3小時,也不愿乘坐火車。
據悉,美國政府計劃投入約2.4億美元幫助伊拉克恢復和升級鐵路系統。伊拉克交通部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通過政府的大力投入以及吸引外國企業的投資,將該國約1995公里的鐵路線擴展至3990到4988公里。
目前,從巴格達至巴士拉的夜間客運線路已經開通;巴格達至費盧杰以及什葉派圣城薩邁拉的每周一列班次也得以恢復;而巴格達通往摩蘇爾的線路也將開通。伊拉克交通部長伊斯梅爾說“在多年的動蕩之后,讓鐵路交通運行起來,無論是否受歡迎,都會為公眾提供一種心理上的安慰。”他說:“雖然大部分地區的安全形勢有所好轉,但除非市民切實看到火車在運行,否則他們很難恢復信心。”▲
環球時報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