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eeking alpha網站5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疲軟最晚,復蘇最早 談論中國的“經濟復蘇”有些令人誤解,因為中國經濟從未陷入負增長(即衰退)。據官方數據,迅猛增長的中國經濟從沒出現過年增長率低于6%的情形———盡管有人暗示這些數據有“虛假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確實已出現上升趨勢,這是其他主要經濟體無法實現的。
最重要的是,中國擁有全球最強勁的國內經濟,這與美國形成鮮明對照。中國國內經濟能以非凡速度增長并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亦有很多原因。首先,中國消費者從來不會背負太多債務,像許多亞洲經濟體一樣,中國擁有巨大的“儲蓄池”。當一攬子刺激計劃提升了中國人的樂觀情緒之際,他們馬上將購買力轉化為國內消費。
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基于出口下滑的中國經濟“疲軟”,只不過是來自美國宣傳者的虛假信息。如今,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將很快開始穩固亞洲近鄰的經濟體———怪誕的日本經濟除外,也將惠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出口大國。
之所以說中國經濟是最后一個出現疲軟卻是第一個轉好,還有另一個原因。一年半以來,美國不停地提出荒謬說法,稱由于美國是最早出現經濟崩潰的經濟體,因此將成為第一個出現轉機的國家。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現實已駁斥了這種觀點。▲(作者杰夫·尼爾森,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