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越南特約記者 阮詩丹●本報記者 常黎明 文岡●本報特約記者 金子
最近有關南海“劃界案”的問題成了各有關國家關注的焦點,一些國家民間的情緒比官方要激烈得多,其中占據南海島嶼最多的越南的網民對中國的議論顯得尤其激烈。越南和中國歷史上曾經是“同志加兄弟”的關系,但也經歷過上個世紀70年代末那場戰爭。1991年兩國重新恢復友好關系以來,國際媒體經常把越南“經濟奇跡”稱為“中國模式的好學生”,但同時中越在南海或經濟等問題上的爭端也不時出現,一些西方媒體甚至猜測中越之間未來的戰爭。中國社科院越南問題專家潘金娥對《環球時報》說,中越民間流傳一種說法:中國人對越南人是“又愛又恨”,而越南人對中國則“又敬又畏”。兩國的關系曾經是那么密切,又曾經是那么對立,以至于兩國人看對方都抱有一種很復雜的心態,這種心態已成為制約中越兩國關系發展,也是解決南海問題的瓶頸。
中越網民爭論南海爭端
近來,越南、馬來西亞和中國先后向聯合國提交了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信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1日和12日兩次重申,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越南等國外交部門也聲明他們的立場。對于這個問題上不同立場,在越南公開發行的媒體上很少有什么報道。但在一些網站上,越南的一些網友態度卻非常激烈。來自河內的一位網友說,“越中南海爭執不像陸地邊界問題那樣簡單。越中邊界劃分是在兩國領土上進行的,只涉及兩個國家的主權問題。而在南海問題上,多個國家都聲稱享有主權”。胡志明市一個網友更是言辭激烈地說,“越南應制定具體的軍事措施,體現保衛領土主權的力量和決心,以應對強國的威懾”。
英國廣播公司5月7日報道稱,該公司中文網和越南文網近日共同推出了一個互動論壇,作為中國和越南兩國網友提供發表意見和交流的平臺。7日,這個論壇提出的第一個議題就是有關南海問題的。這個議題稱:“近來中國不斷增強的軍力將使北京在解決南海主權爭執的問題上采取更為強硬的立場,與此同時,有消息稱越南將從俄國購買6艘潛艇,在外界看來這似乎是為抗衡北京。這將如何影響兩國關系以及區域穩定?”這一議題立即引起不少激烈的言論。一個名為“111”的中國網民說:“中國應該遏制越南這個不聽話的小弟!”另一個中國網民說:“越南與中國之間的軍事實力差距,包括越南民眾也心知肚明。”一個名為“Nguyen”的越南網民則說:“讀著中國讀者的評語,明顯就知道他們是傲慢自大的。”不過,雙方都有許多網友不贊成用武力或依靠大國勢力介入來解決南海問題。來自越南河內的網民“Dai Viet”說:“我看不出越南跟中國打仗的理由。即使在領海上有著分歧,我們還是需要對方。我們需要穩定才能發展經濟。”雙方許多網民質疑BBC搞這樣一個論題的居心。一名中國網民說:“這個互動論壇的主意很好,讓中國人和越南人互相掐架吧,最好是再來一次戰爭,讓BBC有機會編更多的故事給英國人娛樂。”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的網友說:“越南和中國在地區內有共同的戰略目標。美國的軍艦無時不在我們周邊的海域游弋,為什么大家都沒有絲毫警覺呢?說句實話,你們都在盲目的愛國主義沖動下胡言亂語。”
實際上,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官方一直比較克制,越南官方也比較低調。一般網友抨擊中國的評論只在越南一些被封的“反動網站”或論壇中可見。最近越南一家名為《旅游報》的刊物因刊登在南海問題上抨擊中國的文章,被越南政府指為“信息不實”和“引發中越仇恨”而遭到了停刊3個月的懲罰。法新社日前援引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一名專家的話稱:“低調處理有關中越沖突公開言論的做法反映了目前兩國關系中的相互依存和實用主義。雙方都希望摒棄歷史問題,就發展經貿關系、打擊毒品貿易等符合兩國共同利益的問題合作。”對于兩國在南海海域的爭端,法新社稱,雖然中國宣稱中國對南海80%的海域擁有主權,但一直建議進行共同開發。
有中國專家認為,實際上,越中雙方當年在陸地邊界問題上面臨的困難和分歧并不比現在海上的分歧少。但中國和越南近日就中越陸地邊界勘界問題達成一致,實現了兩國領導人確定的2008年完成陸界全線勘界立碑工作的目標。當時的越南政府邊界談判代表團團長、越南副外長武勇也曾對越南媒體表示,越中邊界談判是在相互尊重主權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是越中關系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他還批駁稱,“越南并非如外國某些網站所說的那樣向這個或那個國家割讓土地”。
歷史回憶折射越南心態
對于越南網民在南海問題上出現的各種聲音,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宿景祥曾經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任何國家和別國都會存在問題,包括現存的和歷史遺留的。他說:“年輕人一般都很有熱情,也都很愛國。這點我能理解。其實中國年輕人的情緒更熱烈。”宿景祥稱,他曾去過胡志明市,他認為那里的人對中國人還是充滿著善意。
不僅僅是在華人和中國企業很多的胡志明市,在越南其他地方,許多到過那兒的中國人也這樣認為。一名經常去越南做生意的中國企業家說,與廣西憑祥接壤的越南邊境省會諒山,曾經是當年中越邊境戰爭打得最激烈的地區,但現在那里的越南人早就利用邊貿的優勢成為先富一族。他說,到那里幾乎感受不到越南人對中國的怨恨和敵意。
西方媒體談論中越關系時,上世紀70年代的那場邊境戰爭以及南海的海戰都屢屢被提起。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日前報道越南購買俄潛艇時回顧了中越歷史上的歷次沖突,并稱正如前兩年網絡上流傳的作戰假想那樣,中國海軍或許會在中越新一輪海上沖突中落敗。《環球時報》記者以前在越南采訪時曾專門問起當地的百姓和官員對當年中越戰爭的看法,他們一般都極力回避這樣的話題。一個與記者很熟的越南朋友說:“上個世紀70年代末那場戰爭給越南人留下的記憶太深刻了,而且距離現在時間太短,很多人的兒子、丈夫或者父親在戰爭中去世了,他們一時很難轉變對中國的態度。據說有些住江邊的老百姓不小心被從中國上游流下來的河中的水雷炸死了,很悲慘。但我們有什么辦法呢?中國在我們的上游。”
越南最重視中國經驗
近十幾年來,越南經濟高速增長,廉價的勞動力、穩定的投資環境以及不斷開放并壯大的國內市場,使這個超過一半的人口不到30歲的國家成為一個處處充滿商機的亞洲新明星。西方一些媒體在談論越南“經濟奇跡”時,總是冠以“中國式”的稱謂,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則直接稱呼越南為“中國模式的好學生”。中國于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越南則在1986年提出實行“革新開放”;中國1992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則在2001年提出了“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的目標。越南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院院長黎部領說,就重視學習中國改革經濟的程度而言,世界上可能沒有其他國家超過越南了,因為“兩國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同樣正經歷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實際上,除了學習經濟改革的因素外。中國的社會制度等對越南在國際上起到了更多的“支撐作用”。中越1991年正式恢復友好關系,有西方媒體認為,在蘇東劇變后,越南政府更多是為政權尋找國際上的支撐。日前,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人權大會上,西方國家對越南的人權狀況進行了圍攻。對此,有網民就說,實際上兩國相似的國情和相似意識形態促進的更應該是合作而不是對抗。越南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資深專家丁文恩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現在中國的經驗是我們革新進程的榜樣。越南作為后來者可以學習中國的經驗。由于地域、歷史的差異,中國比越南受到更少的世界政治影響,中國實際上是國際關系塑造當中的重要因素,而越南卻受到這種國際關系的強烈影響。
越南老百姓對中國的發展和改革開放更是非常羨慕。一名曾經駐越南的中國外交官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名越南的干部在參觀了中國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以后,回國后對他開玩笑說:今后我們越南以廣西,河內以南寧為趕超目標就行了。越南民眾近些年對改革中出現的貪污現象非常痛恨,越南媒體曾報道過中國處理的一些大案要案,許多越南民眾對中國反腐力度贊賞。中國拍的一些反腐倡廉的電視劇,如《英雄無悔》、《黑冰》等,在越南大受歡迎。
中國貨已經走進越南老百姓的生活中。《環球時報》記者在越中邊境地區采訪時看見,懸掛中國車牌的大型卡車絡繹不絕,前來邊境口岸接貨的越南商人熙熙攘攘。口岸做邊貿生意的商人除了建起獨具越南特色的四層小洋樓外,還單獨蓋起面積較大的倉庫。在首都河內和其他城市,大到建材、家電,小到服裝、食品,中國商品也隨處可見。色彩鮮艷、款式獨特、方便操作、價格較低是越南消費者選擇中國貨的主要原因。不過,由于早期邊貿中,很大一部分中國商品質量非常差,嚴重影響了中國產品的整體形象。一位從事空調生意的越南商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曾經有一段時間,中國產品質量太差,現在雖然中國知名品牌的空調產品質量足以和日韓品牌媲美,但他們從中國空調企業進口空調零部件,然后組裝貼上日韓品牌。
中越應以東方方式處理爭論
中國社科院越南問題專家潘金娥認為,中越兩國在文化方面沒有太大隔閡,但由于歷史原因越南人非常敏感;現實中雙方確實存在一些矛盾。另外,在東南亞國家中,越南堪稱大國,力爭強國,卻總也難以走出中國的影子!由于兩國交惡期間的那些歪曲的宣傳還沒有完全從人們的頭腦中淡出,現實中的南海等問題兩國也不能達成一致,導致了越南人看中國時,內心充滿了復雜情緒:敬慕中國、又畏懼中國;似乎看到本國前途和希望、又更加擔心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些復雜的心情在特定的時候,在外界的煽動下,就有可能通過某種行動來宣泄內心的壓抑和矛盾。
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孫小迎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歷史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嚴重影響了越南人今天看待中國的心態和感情,這種心態和感情也給中越關系帶來負面影響。孫小迎認為,雙方應該“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以和為貴。越南和中國都是東方國家,應該以東方的方式互相理解。
在BBC網站上,一個名為“老張”中國網友也說,“如今世界上的各種爭端,特別是島嶼的爭端多來自于西方的外侵文明形式。就中國和越南本身來說,主權問題雖然嚴肅,但中越之間應該找出更加具有東方智慧的辦法。其實南海問題不應該照搬西方的海洋法律,應該合作而不是使用侵略成性的西方規范。”▲
環球時報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