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 琳
世界男子職業網球巡回賽ATP1000大師系列賽本周全面啟動,將于10月份正式開賽。目前,全世界只有9個城市擁有這項比賽,上海是亞洲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舉辦城市。從奧運會到F1,從ATP網球大師杯到NBA中國賽,中國承辦了越來越多的世界頂級綜合性和單項體育賽事,賽事經濟呼之欲出。不過,業內人士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運營這些頂級賽事的成本也非常巨大,依靠賽事經濟掙錢并不容易。
對于賽事經濟的拉動作用,有一個公認的說法是,在大型賽事上投入1塊錢,在其他產業上的產出就能有3塊錢,這就是“乘數效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使得世界各國不遺余力地申請舉辦權,以期借其東風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經濟結構。每年印第安納威爾斯大師系列賽期間,當地政府就會增加1億美金的稅收。因此,當上海想要出手購買時,當地政府一直不肯對這只“會下金蛋的母雞”撒手。即使是以“燒錢”著稱的F1,也有很多城市申辦。每年賽事期間,全世界約10萬名游客聚集墨爾本賽場,送來近2億美元收入;而馬來西亞在舉辦了3年一級方程式車賽之后,每年仍能吸引約7萬名游客來到馬來西亞;新加坡2008年9月主辦的首個夜間F1賽事帶來的收益也大大幫助了該國應對經濟衰退。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今年上海酒店業陷入整體低迷,但由于F1中國大獎賽的提前舉辦,大量外籍游客涌入,使得上海各賓館酒店的入住率和房價都有大幅提升,其中五星級酒店和賽事舉辦區域的賓館利好尤其明顯。4月13日至22日期間,有F1車隊入住的星級酒店,入住率平均增幅達到48%,平均預訂房價比F1舉辦前兩天高出43.5%。受惠于F1賽事,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短短6年就從落后城鎮發展成全國城鎮十二強之一,鎮上每3個家庭擁有1輛汽車。此外,上海舉辦的國際賽事也會對長三角主要城市形成輻射作用,觀眾看完比賽很可能會去杭州、蘇州游覽,產生的消費十分可觀。
不過,頂級賽事投資巨大,賺到錢并不容易,“乘數效應”往往會使主辦方陷入“虧了自家,肥了別人”的怪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主辦奧運會一直是賠錢的“形象工程”,1976年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虧損就近10億美元; 2012年倫敦奧運會預算已由原來的27億英鎊,大幅飆升到93億英鎊,而據英國《每日郵報》13日報道,由于缺乏私人贊助,英國政府將不得不為奧運村項目投入5億英鎊政府資金;加拿大、法國也都因為不堪重負而舍棄了2009年F1賽事。
參與運營上海F1賽事的業內人士楊亦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與FOM(F1管理公司)的合同,上海賽場只能從門票、國內電視轉播權和休閑廣場的經營取得收益,占大頭的收入如贊助商賽道廣告由FOM指定,我們是一分錢都拿不到”。由于前期投資巨大、運營成本很高而收益較少,上海賽場持續虧損。為了確保上海舉行的各項賽事可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果,剛退休的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邱偉昌向記者表示,“只有那些國際上有足夠影響力的、歐美國家最流行的、電視收視率比較高、商業運作成功的項目,我們才會考慮。像橄欖球、冰球比賽雖在歐美風行,但缺乏中國群眾基礎,就算對方貼錢要進來,我們也不會考慮”。 ▲
環球時報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