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俄羅斯、加拿大特約記者 傅淶 黃鐘 ●鄭潤宇 王曉雄●本報記者 鐘玉華
“俄羅斯警告說,10年之內,圍繞北極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將有一戰?!庇短┪钍繄蟆?4日如此解讀俄此前一天公布的“2020年前安全戰略”。俄羅斯的這一報告還引起另一個北極圈國家加拿大的警惕。加拿大專家稱,俄羅斯為解決北極爭端“準備了越來越強的軍事后盾”,“給加拿大敲響了警鐘”。在最近遍及全球的“圈?!睙岢敝校睒O是爭奪最激烈的海域之一,而參與競逐的都是俄、美、加拿大這樣的“大塊頭”。它們都有著很強的意志?!岸砹_斯邊界在歷史上一直重軍而非重商,但它與美、加的邊界一直十分清晰,現在很難想象這幾個都缺耐心的大國因為領土發生對抗會是什么樣子?!币晃恢袊鴮W者對《環球時報》說。
俄報告引起北極圈國家議論
俄羅斯13日正式發布《2020年前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這份長達27頁的報告表示,在不久的未來,圍繞著能源控制問題,俄羅斯可能將面臨著邊境戰爭。報告還稱,在長期前景內,世界范圍內的能源爭奪將會更加激烈,國際政治的注意力將集中到能源資源的爭奪上,而對抗可能比較顯著的區域將包括中東、巴倫支海大陸架、北極、里海和中亞。未來能源爭奪戰將可能會演變成為軍事對立,不排除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英國路透社報道稱,俄羅斯的這份報告并未指明潛在的敵手,但俄羅斯同中國擁有超過3600公里的邊界,與美國有著小部分海洋邊界。
俄羅斯報告迅速引起北極圈國家的警覺,英國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北極圈國家,但也對北極的一個無人小島提出主權,并加入到對北極大陸架領土和資源爭奪的行列。
英國《泰晤士報》14日重點解讀了報告中有關北極的部分:俄羅斯提出,在10年之內,圍繞邊境附近未開采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歸屬所展開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這將成為一個潛在的軍事沖突爆發點。《泰晤士報》說,13日發布的這份報告得到了梅德韋杰夫總統的批準,是由包括普京總理和軍事及情報機構首腦在內的俄羅斯安全委員會負責起草的?!翱死锬妨謱m堅稱沒有將北極軍事化,但對于軍事沖突的警告則表明,俄羅斯在必要情況下將使用武力維護本國利益?!?/p>
美國CNS電視臺14日也報道稱,在聯合國有關劃分大陸架的最后期限到來之際,俄羅斯提出其未來10年的安全戰略報告,增加了人們對在北極地區爆發戰爭的擔心。
加拿大外交部發言人13日表示,加拿大官員不會就此事做出任何評論,直至收到這份報告為止。加拿大新聞網報道稱,“周三的報告表明,俄羅斯更加傾向于通過尖銳的沖突來確保其國際能源大國的地位”。該報道引用加拿大一位著名的極地地緣政治分析家的分析說,俄羅斯的做法“給加拿大敲響了警鐘”,這“應該刺激加拿大加強北極防御力量,并繼續尋求邊界、航運規則和北極資源爭議的和平解決”。這名分析家還說,“俄羅斯人在談判中十分合作,但他們也準備了越來越強的軍事后盾”,“俄羅斯并不一定是變得越來越富有攻擊性,而是對于控制其未來優勢越來越自信了”。
上周,加拿大參議院漁業及海洋委員會也發表了一份報告,建議加拿大國防部把零散的預備役軍人整合起來,讓他們在北極的水域和陸地上執行巡邏任務。這個委員會的成員認為,應該賦予巡邏人員軍事權力去加強他們保衛加拿大主權的能力。根據參議院的這份報告,加拿大目前在北部地區擁有51支巡邏隊伍約1500名成員。
北極爭端升溫很快
北極地區自古以來就不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區域,戰爭也很少在這一地區爆發,即使有戰爭,規模也很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潛艇曾在這一地區活動,但這種軍事行動對整個戰局影響很小。二戰之后,北極曾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的戰略制高點,兩國都認為“誰擁有了北極,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但雙方并沒有爆發軍事沖突。
現在,北極水域的和平會被打破嗎?沒有誰能給出確切答案,但北極地區的軍事色彩越來越濃卻是不爭的事實。
到目前為止,最近幾年北極地區的最有軍事對抗性的行動發生在加拿大和丹麥之間:2003年,丹麥把國旗插上了北極地區一個名叫漢斯的小島,加拿大認為這是對其主權的侵犯,于2005年采取行動,派軍隊登上該島,當時的加國防部長格雷厄姆也親自登島,以強調加國對該島擁有領土所有權。
其他爭端更多處于“口水戰”的層面。2007年,俄羅斯在北冰洋海底插國旗,當時擔任加拿大外長的皮特·麥凱譴責俄羅斯的行為是“倒退到15世紀的領土帝國主義”。而俄羅斯科考船的船長則回應說:“北極永遠屬于俄羅斯。”
今年3月,挪威派軍隊在北極海域進行了軍事演習,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對挪威進行了批評,挪威則回應說,俄羅斯自己也在加大其在北極地區的存在。
3月23日,加拿大陸軍司令部發言人宣布,計劃在近年內建成一支龐大的北極陸軍兵團。俄羅斯隨即于3月27日宣布將組建北極部隊獨立集群。加拿大外長則接著于28日表示,加不會允許俄羅斯在北極的“恐嚇欺凌”。
北極沖突不可知性很大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13日以“俄羅斯的北極雄心”為題報道稱:北極圈的冰面正在以令人吃驚的速度退卻,這使得新航運線路以及開采這一地區的油氣資源成為可能。俄羅斯在這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有專家說,由于俄羅斯擁有最長的北方海洋線,俄羅斯自然也擁有北極更多的主權。目前,俄羅斯計劃把北極圈的城市摩爾曼斯克建設成為“北方的阿聯酋”,因為這里是西北航道的開端,在冰面融化之后,貨輪可以從這里運輸貨物走遍整個北半球。
半島電視臺還報道說,毗鄰北極圈的國家對北極的興趣的突然爆發是伴隨這里發現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儲藏而來的,有專家說:“石油和天然氣的味道吸引各國前來北極?!?/p>
俄羅斯對外經濟關系研究所經濟能源問題專家伏拉基斯拉夫·薩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等都對該區域能源潛力給予極大關注,也都按照各自的思路進行北極的圈地運動。雖然有相關的國際條約,但相對來說,那些國際法本身沒有什么約束力,而現實的利益更有吸引力,也更給各國以爭奪的動力。
薩芬認為,相對于中國南海,北極爭端沒有復雜的歷史背景,而是由于能源和環境因素而出現的新爭奪點,但卷入北極爭奪的是有實力的周邊大國,而且有很強的意志,所以沖突的不可知性也比較大。
中國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主任吳慧認為,南極有《南極條約》,在這個條約的有效期內,凍結各國的領土要求,北極沒有這樣的條約,因此北冰洋的島嶼歸屬、海域劃分才會有這么多爭議。吳慧說,北冰洋國家基本都是西方發達國家,而且有美俄加三個大國,涉及到國家利益誰也不會讓步的?,F在還不能說北極是世界上爭端最激烈的地方,未來美俄兩國在這里的利益將直接發生沖突,但這種沖突目前還沒有表面化?!?/p>
環球時報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