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萍
受到幾千年的封建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都會認為,自己作為一個教師,應完成課程進度,而忽視教師情緒對課程的影響。有甚者還把自己生活上的不如意而造成的不良情緒帶到課堂上來,結果是:教師的泄發完了,學生的心情壞透了,課堂的教學效果糟極了。
(1)課堂調節好心情的必要性。俄國著名的文藝評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在教學中,教師是影響學生發展的最積極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而學生與教師接觸最多的地方是教室,是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室內,課堂上的表現如何,往往成為影響教學效果乃至學生個性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其實,為人師者如果細心一點或多留意一些,大概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個人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成敗。如果帶著一份好心情進教室,就會覺得教室比以前更明亮,學生比以前更可愛,一切都是那么得心應手,課堂的駕馭能力也好像比以前更加純熟。整個授課過程就會感覺如行云流水一般,不覺間“輕舟已過萬重山”。反之,雖然教學內容沒有變,但是心情不好,情緒不佳,放眼望去,什么都不順眼,好像整個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對。本來可能是學生善意的配合,也會認為是故意搗亂。本來駕輕就熟的授課過程,也會覺得阻礙重重,甚至丟三落四,整個課堂一團糟。最終是講的枯燥,聽的無味,給自己給學生都留下了壞印象,不小心還會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傷害。
身教重于言教的古訓。在課堂上,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肯定,是所有學生共同的心理需要。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保持一份好心情,給學生公平合理的評價,讓他們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以自己的好情緒去感染、激勵學生,讓他們每一天都那么陽光,那么自信;讓師生共同在一個和諧愉悅的環境中工作與學習,各取所需。
(2)教師課堂調節好心情的方法。首先,要擺正心態,不要讓家庭瑣事影響情緒,協調好家庭、工作之間的關系。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也并不容易。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瑣事繁雜,又難以分清孰是孰非。作為一名教師,在走向講臺時,就要拋開家庭煩惱,擺正好心態,就好像有一把無形的刀一樣,把家庭煩惱割斷在家里,不讓它影響到工作。暫時忘掉家庭的煩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轉移到教學上來,放松心情,去面對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工作中的差錯,同事間的矛盾,這些都是在所難免的。當出現這樣的挫折時,不妨這樣想:我的這些煩惱和學生無關,他們是無辜的。因為自己的不順心而把他們作為出氣筒是不公正的,不應該的。其次,就是要時時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手機屏幕上提示自己過好每一天;當自己在課堂上,心情被惡化之時要想到:學生是無辜的,不能影響他們;想到不順心的事了,告訴自己已經過去了,懊悔無濟于事了,下課過后再處理;被領導誤解了,應反問自己是否自己作錯了。一個提示,一句提醒,一次告誡能掃去臉上的陰霾,讓心情充滿足夠的陽光,讓自己的課堂光彩炫爛。最后,教師還要注意一些細節,從細微處見偉大。在課堂上,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輕柔的話語,都會讓學生感到振奮;一個微笑,一個動作都可以向學生傳達進取的信心。學生的情緒好了,反過來也會影響到教師的情緒,雙方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所以,課堂上教師應該注意到自己身上每一個細小動作的影響力。用得好,它將是我們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神力,否則我們哪怕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眼神都會成為傷害學生的利器。
總之,教師是一個施教者,是學生人生的榜樣。如果教師以自己飽滿的熱情,積極向上的心態,時時給學生以影響,以自己好的心情去感染激勵學生,在班級工作中,在課堂教學中時時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那么對學生的成長就能起到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相信這樣的教師是最受學生歡迎和愛戴的,這樣的學生也會成為最幸福的學生。希望我們教師能充分認識到教師調整好心情的必要性,然后努力去調整好自己的心情,讓我們的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讓我們的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讓教師教得輕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