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龍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積極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情感作為英語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可見,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促使學生德、智、能、情、趣均衡發展,使認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通過十余年的教學摸索,筆者逐漸認識到: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
(1)用平等溝通情感教育。良好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親近感、親切感。教師可輕松愉快地通過英語教學上的藝術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語教材本身的魅力,達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初一新生,先教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如見面、道別、致謝、道歉、家庭成員的稱謂、時間、年齡、性別等,鼓勵他們在適時地適當地使用這些用語,甚至當學生半中文、半英語夾雜著與我對話時,我也非常有耐心地與他們交流,消除他們對學習英語的恐懼感,打消他們的顧慮,讓學生們感覺我與他們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所以很快這些學生就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用樂學體現情感教育?!敖倘宋匆娖淙?必不樂學”。興趣是英語學習的動力,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結合點,是教與學的紐帶。學習興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它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學生一旦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并且會興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和探索,變“苦學”為“樂學”,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要想使學生對英語深感興趣,教師除了認真宣傳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外,還應該加強教學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緊跟時代的步伐。并且在教學中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改變自己的常規教學模式,讓學生始終感覺到有一種新鮮感,并且要積極創造條件和環境,組織書寫、朗誦、閱讀、征文、口語和唱英文歌曲等比賽,使學生盡可能地多使用英語,在應用中嘗到樂趣。
(3)用互學支撐情感教育。合作意識是現代中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英語教學過程是學生群體人際互動的過程,因此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培養學生群體精神的重要方式。學生往往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經歷的感情和感受當作評估自己的標準,當感覺自己是群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自己有價值的感覺。采取合作學習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取長補短,消除思想焦慮,鼓勵大膽參與,增強學習動機,樹立自信心和自我尊嚴。教師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情境,讓學生管學生,讓學生督促學生,讓接受能力快的學習幫助接受能力慢的學生,幫助其出謀劃策,讓組長負責協調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感受到作為小組一員的責任,促使學生互幫互學,養成合作習慣,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這樣,在集體榮譽感催促下,有些不自覺的學生會被班級良好的學習氣氛所觸動,也會努力爭取每一分為本組爭光。
(4)用課余擴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重在教學中的全過程。但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時間畢竟有限,個體的情感教育不易進行。因此,課外的情感投入至關重要。通過與學生或者學生家長的共同交流,常常產生出乎意料的效果。初一(2)班李章芬由于小學時就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因而提前學過一些簡單的英語單詞。進入初中后,剛開始對英語學習興趣很濃,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書寫工整,屢屢受到好評。但半期之后,英語成績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不愿背書,認為是“死記硬背”。我了解他的真實想法以后與他的家長進行溝通,針對他的“觀點”,允許他由背書改為每課默寫。一段時間后,他自己覺得背書才可以幫助他形成良好的“語感”。
總之,如果在我們的教學模式中蘊涵情感教育,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就能使學生不但掌握了英語知識,而且學會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了健康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