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貴
農村小學生怕寫作文,常常感到無從下手,這是因為農村語文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對教材的分析,而對作文教學的時間投入少之又少,導致了作文教學質量差,如何提高農村小學作文質量,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1)培養作文興趣,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前提。兒童對某事物是否喜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許多興趣都是“引”出來的。要想讓學生樂于作文,首先必須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農村小學生認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寫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點滴進步。我在作文教學時首先應采用的辦法是:①寫少,指不求字數,不限內容,只要動筆寫,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能寫多少就寫多少;②寫多,至少每周一次,但不定文體,學生聽到什么、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③鼓勵,可以這么說,一千句批評抵不上一句表揚,學生的每一次作文,肯定有不少亮點,教師要抓住這些亮點大膽鼓勵,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2)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后,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陪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著,她睡覺我伴著,而且我還緊緊地捏著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媽媽提著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著發就在后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里空蕩蕩的,怎么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故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
(3)注重作文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于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后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4)更新作文觀念,讓學生自主作文。教師要更新作文教學觀念,鼓勵學生從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對童話故事、卡通電視機如癡如醉,因此,從寫故事入手,自然也就成了學生自主作文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果讓他們自己命題,大膽選材,寫自己要寫的內容,表達自己要表達的情感,不拘形式,那么他們作文難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5)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技巧,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保證。要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筆下的寫作材料,必須在熟讀精思上下功夫。熟讀就是要讀到瑯瑯上口,精彩的詞語、段落還要熟讀成誦。這不僅有利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語感。這是建立良好的語言習慣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反復讀誦中,對文章里詞語的搭配、句式的運用、語言的氣勢、格調,要十分熟悉,好像自己也能這么說似的。如果對一般文章都能讀到瑯瑯上口,那么良好的語感就基本形成了。
(6)教會學生積累和觀察,是提高作文教學水平的關鍵。寫文章過程,其實是一個調動思維,調動材料的過程,如果可供調動的東西多,文章就會充實,言之有物。那么調動之物從何而來?就是積累。積累的渠道很多,報刊雜志,名篇佳句,優秀作文,網上資料等。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不少學生寫文章找不到素材,究其原因,就是中學生的生活閱歷淺,活動范圍窄。雖然家到學校,學校到家,兩點一線,周而復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指導學生去觀察,使學生掌握大量的生活信息,做生活的有心人,大大地避免了寫作時“滿腦空空,兩眼瞪空”的窘境。
總之,面對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較低的現狀,只要做好以上六個作文教學環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相信,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會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