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民 彭程
(河北省遷西縣財政局,河北 遷西 064300)
中圖分類號:F1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55-01
近年來,伴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長,各單位辦公條件明顯改善,國有資產總量不斷增加,種類更趨多樣化。據調查統計,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數量增速較快,資產總額占全縣國有資產總額的51.8%,企業國有資產總額僅占全縣國有資產總額的48.2%。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中,行政單位國有資產占50.83%,事業單位占49.17%。按財政管理方式分,全額撥款單位占94%,差額和自收自支單位占6%。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作為國家機關正常運轉的重要資源,在企業實施“國退民進”的背景下,逐步成為國有資產的主體,成為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內容。我縣組織多次國有資產清查,通過清查發現,在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流轉監管、處置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漏洞和不足,亟須及時加以完善和改進。
一、存在問題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礎性工作缺失。大部分單位未履行資產購置、管理、轉讓等手續,且無專職管理人員;部分單位國有資產賬冊不全,上級調撥的資產或其他來源的資產入賬不全或根本不入賬,有的單位財務人員不根據有效的原始憑證進行賬務處理,對增加的資產不進行及時、正確的入賬,固定資產科目總額多年不變,年年結轉,年年過數,形成賬外資產。有的不進行分類核算和明細核算,國有資產二級分類賬和明細賬由非財務人員管理,長期不與總賬核對,賬賬不符,賬實不符;部分主管部門對所屬單位占用的資產長期不清查核實,對資產的增加、減少不掌握、不登記,管理缺位,缺乏系統內部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資產管理不嚴,存在違規購買、處置現象。部分單位不能認真執行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對資產的購置不進行嚴格的審核把關,不及時履行審批手續,隨心所欲地購置資產。有的未在國資部門的監管下,無償調出、置換、挪用所屬單位資產,隨意把非經營性資產轉變成經營性資產;有的隨意報廢資產,有的隨意估價或低價出售,把資產隨意抵賬,資產經過一段時間和人員調整后已不知去向。部分單位的財務人員不熟悉相關的資產管理法規,對資產購置、使用、處置不能為領導當好參謀。
(三)管理意識淡薄,重錢輕物,重購輕管。有的單位負責人和資產管理人員產權觀念淡化,錯誤地認為單位占用的資產、上級無償調入、捐贈的資產以及用資產收益購置的資產歸單位所有,可以自行支配、變賣。有的單位盲目購置資產,重購輕管,只看重單位的錢,根本不聞不問單位的資產,對國有資產的各項規定置若罔聞,管理意識亟待提高。
(四)監管體系不健全,約束力弱。縣級國資部門工作繁雜,既要負責各單位國有資產登記、產權變更,又要負責企業改制方案審核、股權配置、評估鑒定等。而我縣真正執行這些事務的只有3人,人力有限,精力又比較分散,很難對各部門的國有資產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監督管理。同時,各項監控機制尚未真正形成,未形成從資產購置預算審核、采購、資金支付等各個環節的協調與配合,未形成嚴密有效的制約關系,監督力度較弱。
二、對策和建設
(一)完善基礎性管理工作,加強日常監管。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使用單位、主管部門、國資部門嚴密的監控網絡,完善國有資產管理三道防線:一是摸清各占用使用單位國有資產底數,健全資產賬目,價值發生變動的,重新估價入賬,達到賬物相符、賬卡相符。二是各主管部門依據各所屬單位的資產數量和價值調整完善有關賬冊,并加強今后所屬單位的資產增減變動管理,及時調整賬目。三是國資部門對各部門資產實行微機和檔案化管理,掌握到實物,監控到每個基層部門和企業。定期組織資產清查核實,及時掌握全面情況。
(二)建立各部門有效的制約體系
明確各部門國資管理的相應職責,預算管理部門審核把關資產購置經費,監管部門把關物品購置手續,采購辦負責資產采購環節,各部門之間加強手續傳遞,無國資部門審驗的資產不能報廢,資產采購后及時向國資部門通報,國資部門及時登記入賬。建立購置、管理、處置的有效管理制度及各部門環環相扣、緊密聯系的資產購、轉、銷監控體系。
(三)強化職責,加大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通過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賦予縣級國資部門更多的管理權限,與市級國資部門職能相協調,理順工作關系,強化職責,促進其開展工作。在法律法規制定上,強化國資管理力度,從人力、物力、財力給予更大的支持。加大國資管理考核權重,列入各單位目標考核管理。財政、審計、國資部門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對發生資產轉讓、置換、拍賣等未履行相關手續、不進行資產評估的,及時進行追繳和查封,并對相關當事人進行嚴厲制裁。
(四)盤活閑置資產,提高資產利用率
組織各有關部門及時清理閑置資產,通過使用權轉讓等方式轉化為有效資源。建立閑置資產調劑使用的相關制度,鼓勵資產調劑使用,解決資產配置不均等問題,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對于有一定商業開發價值的資產,如閑置土地、房屋設備等資產,在縣政府的統一規劃下,通過出租、出讓等方式盤活,對開發收益實行“收支分離”、“票款分離”的辦法納入部門預算管理。
(五)規范產權交易行為
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必須嚴格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杜絕人情交易和暗箱操作。國有資產購買、轉讓、調劑、出售等行為,除政策規定外,都必須通過進入產權交易程序規范運作。同時,要嚴格執行產權交易規程,完善配套措施,強化資產評估、招投標的公正性,確保交易行為合法、公開、有效,杜絕低價、違規處置,防止國有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