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榮
近年來,美國高盛公司發表了一系列關于“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發展的研究報告。高盛認為,只需保持當前發展態勢,未來幾十年內,世界經濟版圖將發生驚人變化。其中,中國經濟規模將先后在2016年超過日本,在2041年超過美國。屆時,一個全新的世界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思科公司和EIU的聯合調查報告顯示,到2020年,中國和印度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僅次于美國,其中印度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12.2%。報告稱,到2020年,印度將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其對外貿易將出現突飛猛進式增長,在世界各國外貿排名榜上將躍升至第10位。
而韓國中央銀行金融經濟研究院發表的報告稱,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20年超過日本,2040年與美國持平,屆時其GDP將占全球GDP的1/5。此外,印度經濟規模將在2030年超過日本,2050年與歐洲持平,GDP占全球 GDP的12%。報告預測,韓國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將從2003年的1.7%提高到2040年的2%;日本經濟增長相對緩慢,在全球經濟中所占比重將從目前的12%降至2040年的6%。
該報告說,從各國人均GDP來看,中國將從2003年的1100美元增至2040年的15000美元,印度將從560美元增加到7500美元,增幅均超過10倍。到2040年,中國的人均GDP將是美日兩國的1/4左右,印度將是美日兩國的1/8左右,而韓國將是美日兩國的1/3。
德意志銀行針對2020年全球各大經濟體增長趨勢的研究說,中國GDP將在2020年前全面超過日本,居全球第二;但今后十幾年中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將可能滑落至5.2%,列印度和馬來西亞之后。報告分析認為,中國人口在今后 15年增長率比印度低0.8%,這是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落后于印度(5.5%)和馬來西亞(5.4%)的最大原因。
德意志銀行的報告預測,2020年,美國仍將保持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而目前的全球第二經濟大國日本將風光不再,不僅被中國超過,甚至連三甲位置都不保,印度將后來居上,成為全球第三經濟大國。報告指出,愛爾蘭、西班牙、美國將成為未來15年發達國家中的經濟增長明星。愛爾蘭平均經濟增長率將高達3.8%,居發達國家之首;而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將僅為1.5%。
德意志銀行預測,到2020年經濟增長率位居前十位的國家排名為(括號內為年均GDP預期增長率):印度(5.5%)、馬來西亞(5.4%)、中國(5.2%)、泰國(4.5%)、土耳其(4.1%)、愛爾蘭(3.8%)、印尼(3.5%)、韓國(3.3%)、墨西哥(3.2%)、智利(3.1%)。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也對2050年以前的世界經濟進行了長期預測。結果顯示,中國GDP將在2020年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大國;不過,由于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放慢,到2050年時中國反而將會被美國超過,盡管被超過的幅度很小。印度的經濟規模不久將會超過日本,且差距會繼續擴大。到2050年時,美國和中國的GDP規模將是日本的 7倍,印度的3.8倍。
中國經濟學家胡鞍鋼預測,如果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到2020年中國GDP將占世界的22%,超過美國;華裔經濟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鄒至莊認為,在人口素質、市場經濟制度和后發優勢“三大動力”的推動下,只要能保持6 %以上的年經濟增長率,到2020年中國GDP就將超越美國。
在各方預測中,俄羅斯的經濟地位也將上升。根據俄羅斯聯邦長期發展構想,到2020年俄GDP將增長4倍,超過歐洲各國,在世界GDP排名中位居第五位,屆時位居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印度、日本、俄羅斯。(摘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