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柱
中圖分類號:S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029—01
走高產、優質、高效、低耗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21世紀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業機械作為先進的農業生產力的代表,不僅是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手段現代化的標志,而且保障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各項農業新技術革命得以的載體和手段。要實現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重視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
一、保護耕地資源需要農業機械化
由于我國人口平均每年以1500萬的速度增加,發展工業、交通等不斷占用耕地,使耕地每年平均以33133萬公頃速度減少,而開荒增加耕地潛力有限,致使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據1992年遙感普查,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其中水蝕面積17914萬平方公里。風蝕面積18716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置每年約50億噸。現有耕地中一半以上是中低產田。保護耕地資源,除依據國家有關法規抑制耕地過量占用外,應用農業機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資源、提高耕地質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開墾荒地、改造中低產耕地和草場、開發灘涂、治理荒沙鹽堿無一不需要農業機械。工廠化農業可以人工控制動植物生長的小環境。還可以向立體空間發展以節約有限的耕地,這是近年來世界農業的發展趨勢,而工廠化農業必須有配套的機械裝備。
近幾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保護性耕種,有效地抑制了我國耕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保護性耕作不僅可以改善了我國的耕地減少的的問題,也對減少農業農藥、化肥等污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所以說,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主成部分。
二、保護淡水資源需要發展節水農業機械
由于長期使用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學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費的水相當于全國總用水量的40%。所以,開發節水灌溉技術,保護水資源永續利用,對于水資源十分匱乏的我國來說意義重大,而且迫在眉睫。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機械是我國保護農業淡水資源保護的必由之路。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發展節水灌溉,例如,以色列微灌面積占其總灌溉面積的70%,美國微灌面積1981~1991年,10年間增加了3倍。我國目前推廣的節水技術主要有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U形渠道防滲技術、噴灌和微灌技術等。噴灌面積已達80多萬公頃,滴灌(微灌的一種)約313萬公頃。節水機械化技術(噴灌、微灌)與傳統地面溝渠灌溉相比,已顯示出節水、擴大耕地、增加產量的優越性。誠然,節水機械投資較大。如按移動式、輕小型噴灌機組以及滴灌投資較大,但是,從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上認識,國家應制定相應政策。鼓勵多道投資,積極推進先進節水機械的發展。
三、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要防護技術
現代農業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指農業生產中應用現代科技成果帶來的環境破壞、環境質量下降、對人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造成的危害問題。在我國。當前主要是化肥、農藥、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燒秸稈造成污染加劇的問題。長期不科學施用化肥、農藥,引起化肥、農藥大量流失到空氣、土壤、水中。糧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每年都有多起殘留藥物中毒事件發生,殘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每年6億多噸的秸稈,大量被丟棄在田間或焚燒,成為農業環境的新污染源,甚至影響涉及國計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農業環境污染對農業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威脅。解決農業環境污染越來越受到重視一些遏制農業環境污染的技術應運而生。農業機械就是其中之一。
1深施肥技術需要農業機械化:我國農業施肥十分不合理,為了增加糧食產量大量施肥,導致化肥的極大浪費,這不僅造成了農業資料投入的增加。農民單位土地收入的減少,而且對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更大的傷害。實施機械深施肥技術,不僅可以減少農民對土地的投入,增加他們的收入,而且對農業生態環境也有好處,所以,在我國現階段大力發展深施肥技術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發展機械精密噴灑農藥技術:國外的植保機械已大量采用靜電噴霧、低量噴霧、控滴噴霧等技術。藥液在植物葉片上的有效沉積高達90%以上。我國已達到國際80年代水平的低量噴霧、噴霧防滴漏技術、迷霧噴粉、熱煙霧機和常溫煙霧機等技術,可較落后的手動植保機具降低農藥用量20%,降低用水量50%,但目前國內大量使用的植保機械還比較落后,農藥在作物葉片上的沉積率只有40%。因此,今后應致力于開展對低毒高效農藥、精密噴灑技術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以減少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所以說,發展機械精密噴施農藥技術不僅可以減少投入,還會減輕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傷害,機械精密噴施農藥技術對農業生態環境,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3機械秸稈粉碎還田技術:秸稈還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地表水徑流量和水分蒸發,提高土壤養分,抑制雜草滋長。有關專家研究證明,秸稈還田一公頃耕地相當于增加255公斤磷、255公斤氮、285公斤鉀,一般增產效果在5%~12%之間,具有肥田和防治污染的雙重效果。秸稈還田一般用秸稈粉碎還田機或帶有切碎裝置的收獲機械直接還田。
在發展農業機械化過程中,改造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機制造業、流通業,全面提升農產品和農機產品的技術含量,實現農業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提高農業整體競爭力。新型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要以農業信息化、技術進步和創新為動力,依靠技術進步和農業機械化投入,促進知識積累和勞動者素質提高,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從而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