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松 馬 明 張福偉
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為推動北海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北海街道辦事處結合實際,深入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創新發展觀念,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確立了“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經濟發展思路,收到了良好效果。
以結構調整為基礎。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做優一產。
北海街道辦事處依托轄區皮毛加工、豆制品等傳統農業優勢產業,出臺優惠政策,對下街居委會50余戶分散經營的牲畜養殖和皮毛加工作坊以及小劉莊30余戶豆制品加工作坊,改進工藝,整合資源,拉長鏈條,分別投資3000萬元和1000萬元籌建誠信皮毛加工有限公司和欣園豆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增強農業產業化的綜合競爭力。同時,采取政策鼓勵、資金補貼等措施,引導轄區有地的群眾搞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經營,提高經濟效益,增加群眾收入。今年,該街道辦事處新發展核桃2000畝,蔬菜種植200畝。
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工業,做強二產。
圍繞該市“一園兩帶三區”和轄區區劃調整后整合的發展空間,拓寬發展渠道,強力招商引資,提供優質服務,著力培育科技電器、機械化工、耐火建材等三項優勢產業,增加科技含量,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改造傳統產業,為辦事處經濟發展增添活力。目前,已招商引資1.13億元。其中投資800萬元的保健酒項目,目前固定資產投資部分已全部到位,正在辦理商標注冊等相關事宜;總投資l000萬元的膨潤土項目,由轄區企業國泰冶金有限公司與信陽客商合作興建,目前已全面竣工,正在進行設備調試;總投資1500萬元的加氣站項目,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及項目前期手續;投資800萬元的小劉莊機加工項目,已進行土地平整及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另外拿出50萬元現金重獎科技進步、招商引資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先進企業,進一步激發轄區廣大干群和企業發展經濟的熱情。
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做大三產。
圍繞城中村開發和城市水文化建設戰略,按照轄區住宅、餐飲和休閑娛樂的功能定位,圍繞“四線一點”(天壇路、北海路、荊梁路、龍泉路和濟瀆廟周邊),通過政策推動、市場運作和招商引資等多種方式,科學定位,合理規劃,綜合開發,著力打造三個經濟發展區域,即:以龍泉花園、荊梁花府項目建設為依托,推動北海路、荊梁路和龍泉路舊城改造,建設高檔商貿住宅區域;以三莊、小劉莊、李莊沿線城中村開發為動力,推動天壇路整體形象改善,建設商貿、餐飲、休閑區域;以濟瀆廟周邊區域開發為契機。推動水文化綜合開發,建設休閑、文化和旅游區域。
截至目前,北海街道辦事處投資9000萬元的建業森林半島三期主體已完工;投資6000萬元的錦苑花苑已完成投入2000萬元;投資800萬元的紙方商務樓目前三層主體樓已封頂;投資1000萬元的小劉莊商務樓已完成主體;投資1600萬元的鐵岸1#商住樓已全面開工;投資1200萬元的廟后居委會商務樓已完成主體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