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平
摘 要:城市園林建設拉動了園林苗圃發展,主要表現在涌現出一批民營企業、園林苗圃品種越來越多、部分地區區域生產集約性經營等方面。本文從園林苗圃的發展現狀著手,分析了小規格苗圃存量過大,缺乏市場特色,管理粗放、缺乏統一的生產標準等園林苗圃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苗圃;苗木;標準;技術
中圖分類號:S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4-0032-02
1 引 言
近幾年來,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動了綠化苗木生產的發展。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重視以及西部大開發,綠化苗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國內不少大型企業也開始投資苗圃生產,許多地區把苗木作為農業產業化調整的主要方向,苗木業已成為具有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
我國園林綠化苗木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多年來一直沿用傳統的露天苗圃栽培方式,大多品種單一,規模小,生產技術落后,苗木質量不穩定,苗木成活率低,產品供應季節短,生產周期長,生產率低,占用大量的優質農田。目前我國園林綠化苗木的生產水平遠遠跟不上發展需要,迫切需要找出一條產量高、質量穩、生產周期短、可實現周年供應、產業化水平高及能出口創匯的現代化綠化苗木生產新途徑,為我國農業產業化與國際市場接軌打下良好基礎。
2 當前園林苗圃生產現狀
2.1 城市建設拉動苗圃發展
眾所周知,園林苗圃生產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的特點,園林苗圃是城市綠化發展的物質基礎,種苗生產是園林綠化的首要工作。但是目前我國園林規劃的滯后性,制約了園林苗圃的常規發展。近些年來,我國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超常規發展,刺激、拉動了園林苗圃產業的迅速膨脹。近兩年苗木生產總面積翻了一番還多,產量增加了近2/3。
之所以苗木產業發展快,首先得益于各級政府重視城市環境建設。國家投入園林城市建設的資金多,園林企業發展快,苗木需求量則大,種苗價格看好,苗木生產者、經營者收益高,于是調動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積極性。第2,新品種、優良品種、速生苗木的誘導作用大。苗木新品種層出不窮,優良品種推廣日趨加快,先進栽培管理技術不斷涌現,促進了苗木產量的上升、生產效率的提高,也使園林苗木更具有觀賞性、公益性,苗木生產更具有時效性、誘惑性。第3,糧、棉、油價格走勢過低,也變相促使了苗木業的大發展。
2.2 民營企業成為苗木產業的主力
幾十年來,國有苗圃一直獨領風騷,在苗木行業唱主角。但短暫的2年多的時間,非公有制苗圃發展迅速,除了農戶轉向苗木生產經營的增多之外,其它行業、非農業人士也加入種苗行列,從事苗木生產。浙江的蕭山已成為浙江花木生產的重地,產品包含花灌木、彩葉植物、綠籬植物等10大類近1000個品種,其中花木生產以柏木類和黃楊類為主;上海郊區是我國第二大鮮切花生產基地,主要產品是香石竹。中西部地區云南是我國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1995年鮮切花的總量達2147噸,占同年全國總量的40%,銷售額達1.2億元,主要生產香石竹、非洲菊、月季、蘭花等。
2.3 經營樹種品種越來越多
經過近年來多渠道引進樹種,科研部門育種、推廣,還有鄉土、稀有樹種廣泛應用,種苗生產者經營的樹種、品種越來越多。浙江蕭山新街盈中園林苗圃是蕭山園林綠化的專業育苗基地,位于著名的花木之鄉--新街鎮。現有苗木生產基地三個,總面積600余畝,喬木、灌木品種300余個。種苗年繁殖產量在3000萬株左右。2003年苗圃1500萬株苗木成功出口德國,成為蕭山首個苗木出口到歐洲的苗圃。中國花卉報、中國花卉園藝等多家知名媒體曾作專題報道。出口的部分品種包括:日本紅楓、金葉瓜子、紅葉女貞、紅花繼木、小葉黃楊、金邊黃楊、銀邊黃楊、龜甲冬青、豐花月季、杜鵑、大葉黃楊、金葉女貞、小葉女貞、紅葉小檗、茶梅等22個灌木品種及少量喬木小苗。栽培樹種、品種的增多,給廣大育苗、經營者帶來更多選擇和調劑苗木的機會,跨地區、省際之間的種苗采購、調劑日趨增多。
2.4 呈現區域化生產、集約性經營態勢
不少地區區域化生產、集約性經營,逐步走向正規,趨于科學、合理。在區域化生產方面,經濟發達的東部大中城市周圍地區,花卉產業已初具規模,并出現一些花卉品種相對集中的產區。如廣東順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觀葉植物生產及供應中心;浙江蕭山已成為浙江花木生產的重地。產業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有些省份已形成多樣化、區域化趨勢的花卉產地,如山東省的曹州主產牡丹、萊州主產月季、平陰主產玫瑰、德州主產菊花、泰安生產盆景;而江西、遼寧的杜鵑、天津的仙客來、四川的蘭花、福建漳州的水仙、海南的觀葉植物、貴州的高山杜鵑、江西大余的金邊瑞香、山東菏澤及河南的牡丹在全國享有盛名;盆景的產地主要集中在江蘇、河北、安徽、河南、新疆、寧夏、廣東、上海等地。
2.5 種苗信息傳播加快
隨著全國林木種苗交易會、信息交流會的逐年增多,人們的信息、市場觀念增強,經營理念日趨成熟。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舉辦各種名目的種苗交易、信息博覽會頻繁增多,各省、市也多次舉辦類似的會,也越辦越火。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的的9、10兩個月份,全國就舉辦了數10場、次。這些會議的舉辦,大大促進了種苗生產,擴大了經營者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加上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的宣傳、報道,使人們獲得的信息量增多,在新品種的引進、種苗購置、苗木交易等方面都逐漸理智、成熟。
3 園林苗圃生產亟需解決的問題
3.1 發展規模不宜繼續擴張
根據政府主管部門統計的數字及有關方面的報道,現在全國苗木生產面積已具有較大規模,苗木存圃量大。特別是一、二年生的小規格苗木占總面積的近1/2,這些小苗木不僅在短時間內不能出圃,還要移植、擴繁到3倍以上的土地面積上。大規格苗木雖然稍有空缺,但經過地區之間的調劑或降低一下使用規格,基本供需平衡。由于新品種的增加,苗木培育技術的提高,苗木生長迅速、產量增加很快,大約用3、5年的時間,常用的大規格苗木將基本供應充足,因此不應再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現階段要著眼于對當前苗木種植結構的調整。壓縮常規小苗木的生產,增加大規格苗木的擴繁,特別注重合格苗木的生產,減小密度、科學培植,盡快培育適合城鄉、效區綠化的各種苗木。由于近期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的生產,綠色通道工程將受一定局限。因此,加快培育高質量、大規格的苗木更為迫切。
3.2 苗圃場缺乏特色
受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人家種啥,我種啥”、“什么賺錢我種什么”,導致市場跟風嚴重。兩年前,楊樹新品種熱,家家戶戶育楊樹苗。楊樹苗過剩之后,又出現了金絲垂柳熱、黃金槐熱、美國紅櫨熱等,新的品種一眨眼過去。
近兩年法桐、白蠟大規格苗木由于需求量較大,人們都不約而同地發展法桐、絨毛白蠟。眼下已到法桐、白蠟定植培養大苗的時候,結果很多小苗積壓存圃、賣不動。
各苗圃生產品種雷同,缺乏特色。苗圃面積雖然大小不一,但經營品種別無他樣,雪松、檜柏、楊、柳、法桐、國槐、冬青、紅葉小檗等,你有我也有,比比皆是。
3.3 技術缺乏管理粗放
由于近幾年加入種苗行業的新手增多,大多數不懂園林苗圃學,對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特性不甚了解,他們只注重信息的獲得和品種的選擇,而不能因地制宜地發展苗木。有的把苗圃地選擇在土壤貧瘠的鹽堿或澇洼;有的選擇樹種不當,在沙土和壤土上栽植常綠樹種,起苗時不能帶土坨;有的栽植密度過大,苗木的生長空間太小,苗木生長比例失調,致使合格苗出圃率低;有的不進行整形修剪、不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苗木抗逆能力差,干形、冠形長勢不良,商品苗檔次低,優質苗出圃率低,直接影響了經濟收入。
3.4 缺乏統一生產標準
當今,全國苗木生產還沒制定出統一、規范、適用的質量標準,盡管上世紀末制定了一些常規樹種、荒山造林樹種的苗木質量標準,但可操作性不強,大多沒有采用。至于園林綠化樹種,尤其是觀賞喬木、灌木及藤本樹種,一直沒有制訂可使用的苗木生產標準。這給苗木生產、銷售、質量檢收等增加了難度,同時也給不良經營者投機鉆營留下了空子。
由于統一的苗木產銷標準沒有出臺,在苗木生產、經營中,無法按照單位需要對苗木規格、質量制訂生產、管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