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5月21日,日本開始實施陪審員制度,這在其國內引發了不少反對的聲音。請問日本的陪審員制度是怎么回事,它和西方的陪審團制度有什么區別? 北京讀者 林 洋
日本的陪審員制度今年5月21日正式實施,它是對英美法系陪審團制度的引進。該制度起源于古希臘和古羅馬,是司法權民主化運作的重要機制,其目的是讓民眾以最樸素的良知和正義去評判案件事實。
英美的陪審團一般由12-14名成年人組成,他們必須是完全不懂法律的人,每個法院都有一個適合做陪審團的市民名單。每次審判法院會從其中抽出一部分來供控辯雙方挑選,與原告或被告有關聯的人不得入選。相比之下,日本的陪審員制度做了些許改動:由3名審判官和6名從民間選出的陪審員一起出席刑事裁判,在確認證據調查手續和答辯手續完全的情況下進行評議,并宣告判決。
目前日本的審判制度主要是以檢察官和辯護律師等法律專家為中心進行的。由于過分重視專業化和正確程度,審理和判決有時會讓國民很難理解,給人造成刑事裁判很難接近的印象。為此,日本在討論司法制度改革時提出了讓法官和從國民中選出的陪審員共同審判的方式。這一制度的采用除了可以增進國民對司法的理解之外,還可以讓審判變得迅速,減少審判所花費的時間,提高司法的信賴程度。不過,反對引進該制度的團體則聲稱,“陪審員制度并非是讓市民參與司法,而是強制動員參與處罰。重大案件在數日內審理、做出包括死刑在內的刑罰,如此魯莽之舉令人恐懼”。▲ (林夢葉)
環球時報200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