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央社”21日報道,臺“國防部”副部長趙世璋當天表示,2015年臺軍將全面實現職業化(全募兵制),在島內施行數十年之久的義務兵役制度,屆時將畫上休止符。
該報道稱,臺“立法院”21日上午審查“兵役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趙世璋說,修正案是為落實當局施政目標,確保防務安全為前提,以及符合社會與民意期待,推動兵役制度從“募征并行制”朝向“募兵制”轉型,募兵員額21.5萬人。他表示,這次兵制改革是因應科技武器發展及臺灣人口少子化趨勢。未來臺軍軍事人力將采用“平募戰征”的方式,常備部隊兵力以志愿兵為主,適時停止現役常備兵征集。他強調,在停止征集常備兵后,適齡青年也要接受一定軍事訓練,以儲備“質、量兼具”的后備動員人力,確保戰時能及時動員、立即作戰,擔任領土防衛。
臺灣早期兵役制為強制性的“義務”兵制度,規定每個青年男子(健康原因或被法院判處7年以上徒刑者除外),在年滿18歲或大學畢業之后,都必須服兵役,陸軍兵役時間為2年,海、空軍為3年。服完兵役后,雖未在軍營服務,需要時可隨時動員回營。這種強制性服兵役引起臺青年的強烈反對,臺軍內部甚至嘲笑說“臺灣的兵役只有兩種,一種叫志愿役,另一種叫不愿役”。再加上臺軍“精進案”之后,臺軍人數大幅縮減,2008年義務役士兵的服役時間甚至下降到只有1年。臺軍高層認為,現代戰爭對技術要求很高,這樣短的服役時間內士兵根本不可能熟悉裝備,更難以形成戰斗力,因此臺軍加快推動由義務兵向募兵制的兵役制度改革。
2002年臺軍開始兵役制度改革,在部隊中實行募兵制。到2006年,臺軍官兵中募兵的比例上升至60%,軍官、士官、士兵比例達到1∶2∶2,實現“募兵為主、征兵為輔”的調整目標。如今臺軍希望進一步轉變為“全募兵制”,依靠職業化士兵的較長服役時間,盡可能保留富有經驗的兵員,使主戰部隊的訓練成果能得以長期保存,并確保在人數減少的情況下不影響戰斗力。▲(陳 山)
環球時報200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