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銘
法國巴黎時間5月20日,隨著電影怪才昆汀·塔倫蒂諾和新浪潮大師阿蘭·雷奈的新片首映,本屆戛納電影節迎來了高潮,布拉德·皮特等世界級明星現身紅地毯,和全場觀眾一起欣賞大師杰作。已過耄耋之年的雷奈剛剛帶來了新作《野草》。這已經是本屆戛納的第三部喜劇了,之前李安、肯·洛奇等成名大導都不約而同地向幽默轉道。這與樸贊郁(《蝙蝠》)、拉斯·馮提爾(《反基督》)等人堅持暴力情色形成了鮮明對比,成為今年戛納的一個突出現象。
“大師拍喜劇,中師拍暴力,新人拍同志”,截至目前,這是今年戛納電影節留給記者的大致印象。曾有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憤怒地向馮提爾質問,也有女士受不了《吉納瑞》過于寫實的血腥場面提前退場,這都是一種變相的抗議。戛納電影節一直都會出現這種極端的影片,挑戰人們的生理極限和價值觀。這多少有些靠題材取勝、嘩眾取寵的意味,真正的大師早已不屑為之。
肯·洛奇早期的作品也很冷峻,李安更拍攝過華語電影中最暴露的鏡頭,但這一次他們都以最平和的心態講述普通人的故事,反而引得影評人的好感。說到底,暴力與性,的確是人類社會無法回避的問題,但導演還是需要他的價值導向,不能沉迷于表現肉體和鮮血。一個很好的例子,法國影片《預言者》拍攝監獄題材,但影片可以在暴力后繼續挖掘,達到升華,獲得全場好評。
聰明如昆汀者,會選擇用喜劇的方式調侃暴力,樸贊郁的《蝙蝠》也擺脫了恐怖片的類型拘束,加入了不少黑色幽默。或者像麥克爾·哈內克(《白絲帶》)和簡·坎皮恩(《明星》)用平穩內斂的手法拷問人心。記者們在經歷了太多極端的鏡頭后,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喜劇。畢竟有人說過“喜劇比悲劇更難實現”,這個世界更需要笑著面對。▲
環球時報200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