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合山人
1928年,嵩山少林寺經歷了建后的又一場浩劫,馮系軍閥石友三一把大火,把少林寺的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鐘鼓樓等殿宇焚毀,藏在法堂內的各種佛經、少林寺志木刻版、少林拳譜等珍貴歷史文物資料全部化為灰燼。
少林寺院最后一個大殿千佛殿東側有一個配殿,為清代大式硬山建筑,是那場大火后幸免于難保留下來的佛殿之一,這就是神秘的白衣殿,因殿內供奉白衣菩薩而得名。除了白衣殿神龕中供奉的白衣菩薩銅像和北山墻下供奉的達摩面壁影石外,大殿南北山墻上還分別繪有少林寺武僧演武的“拳譜”壁畫,因此白農殿還有“捶譜殿”之稱(古代稱“拳”為“捶”,“拳譜”亦稱“捶譜”)。白衣殿拳譜壁畫是今存世上唯一的古代少林寺武僧演武的珍貴圖形資料。
白衣殿北面山墻繪有寺僧徒手搏斗圖共計16組,個個“熊經鳥伸,身形矯捷”,惟妙惟肖。中間一組繪的是一武藝高強的武僧(傳說武僧名為湛舉)與三僧對打,三人中的一個已被打倒在地,另外兩個也只有招架之力。壁畫形象栩栩如生。與北山墻相對應的南山墻上主要繪有寺僧持械格斗的演武場面,共計15組。圖中武僧所持兵器有棍、槍、雙刀、劍、戟、袖圈等等,個個形象逼真。這些珍貴的拳譜壁畫再現了原汁原味正宗的少林拳。
除了南北山墻上繪的拳譜壁畫外,大殿東北、東南和后壁還繪有十三棍僧救唐王和緊那羅王顯圣嚇退起義軍以及降龍、伏虎二羅漢和文殊、普賢二菩薩像。這些壁畫技法高超,精致細膩,近乎工筆,一絲不茍。壁畫的內容對于研究少林拳和火燒少林寺前的建筑布局以及歷史傳說故事和繪畫藝術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歷史和研究價值,尤其引人注目的當屬南北山墻上繪的“拳譜”壁畫。
據說白衣殿南北山墻上的拳譜壁畫中的對練就是兩人練的打。
壁畫中的六合對拳沒有現在對練中翻跟頭、騰空多的風格,也不像現在散打擂臺上彎腰駝背、蹦蹦跳跳、摟抱推搡的打斗風格。據說白衣殿壁畫上的那種六合拳是嵩山少林寺院內最高境界的拳法。據調查,現在少林寺及周圍地區乃至鄭州市、河南省,以至全國,都很少有人會完整的壁畫上的六合拳,因此少林寺白衣殿壁畫也成了一個難解之謎。
說起“少林寺六合手”(少林寺六合拳),即兩人對打拳,嵩山少林寺著名武僧貞緒法師在遺著拳譜中寫道:“少林拳法六合妙,絕在攻防使雙招,一招防敵二招攻,招招緊連似虎追,擊上虛勢顯下招,破下虛勢現上梢,聲東擊西乘虛取,百戰百勝方知妙?!?/p>
筆者自幼習武,現為少林寺第三十四代皈依弟子,在寺院只是聽說有人會練白衣殿里壁畫上的那種六合拳,聽說有耳把、踢打、咬手、扳手、開手、蓋手等諸多名稱的六合拳,但從來沒見有人演練過。
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認識了一個會完整六路、四百多招的少林六合手和青龍出海拳的民間拳師。那是筆者業余辦武術班教幾個小孩學習武術時,偶然聽一個小孩說他外祖父(馬先生)也會練武術,后來見面閑談,得知馬先生練的也是少林拳。認識時間長了,我與馬先生相互之間無話不談,才慢慢了解到馬先生精通多路少林拳械,其中包括少林六合小紅捶六路、青龍出海拳一套、五虎拳六路、六合棍六路、長槍過锏一套、春秋大刀一套等,其中最絕密、最重要,也是最實用的,就是嵩山少林寺六合手。
據馬先生講,歷來各門各派都認為自己所練的拳術是最好的武功,是最高的武學,所以都是用自己本門的技法去破自己的技擊術,以印證本門之武學,借以提高技擊水平。嵩山少林寺六合手,就是用六合小紅捶和青龍出海拳破解技擊之術的印證。六合手分為六枝(路),第一枝100招,第二枝68招,第三枝64招,第四枝76招,第五枝76招,第六枝88招,共計472招。
嵩山少林寺六合手,據傳是由俗名“神手”張勤(法名湛勤)的一位武僧于明末清初從寺內帶出后傳入民間的。此拳傳人不多,是因為少林寺六合手不能輕易傳人,歷代宗師收徒也非常嚴格,要經過非常嚴格的考驗才能拜師學藝,授藝也是師父言傳身教、口傳心授的。至今馬先生還保存有清嘉慶年間的老拳譜。
筆者曾有幸親眼目睹馬先生和他徒弟表演的一路少林寺六合手,與我所見過的所有武術套路都不一樣。筆者習武多年,今遇馬先生,特想隨馬先生學習少林六合手,曾多次向馬先生提起,剛開始馬先生沒答應,后來經過很長時間的考驗考核,筆者終于有幸隨馬先生的徒弟劉師父和薛師父學了四路六合小紅捶、兩路六合棍對打和一路六合手對打。
筆者還曾于2004年10月在少林寺給我師爺釋行舟法師演練過小紅捶,我師爺看了看說:“這是少林寺的老拳,以前我還見過有人練過,近幾年已沒人練了。你有機會遇到好師父教你,你就好好學吧。”隨后我又給少林寺高僧素喜大師演練過,當時在“圓通閣”東側的一個小房間里,不過有3米多寬的地方我練完兩路少林六合小紅捶。素喜大師笑著說:“這就是少林寺老拳!我五六十年沒見過有人練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