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平 蔡才生
歐陽修,字永叔,江西永豐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壇領袖,倡導了北宋中葉的詩文革新運動,有“百世師”、“一代文宗”之稱。值此歐公誕辰1000周年之際,重讀歐陽修的詩文、傳說故事。感觸頗多。
重讀歐陽修,敬佩他精益求精、樸實嚴謹?shù)模螌W精神。歐陽修的詩文平易流暢,委曲婉轉(zhuǎn),散文更具“六一風神”之美譽,無論是狀物寫景,還是敘事抒懷,都詩味醇濃而情意綿邈。如《醉翁亭記》、《五代史伶官傳序》、《朋黨論》、《與高司諫書》、《瀧岡阡表》、《秋聲賦》都是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杰作。他每寫一篇文章,都要反復推敲、細細品味,直到滿意為止。如傳世之作《醉翁亭記》,他在寫這篇散文的時候,原稿開頭寫道:“滁州四面皆山也,東有鳥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這樣寫并不壞,可是,歐陽修還是覺得不盡如意。經(jīng)過反復揣摩。只剩下“環(huán)滁皆山也”5字起頭,接“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這一刪削,可謂字斟句酌,言簡意賅,而且突出了全文著重描寫的醉翁所在的西南諸峰。再說他的《相州晝錦堂記》。宋至和年間,歐陽修受韓琦之托,寫好《相州晝錦堂記》,開頭兩句是“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xiāng)”,待到反復思考感到不妥時,文章已送走了,他便急忙派人追回,加了兩個“而”字,成為“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xiāng)”,這樣一政,文筆就如蛇走龍飛,生動多了。歐陽修到,了晚年,還在一字一句地改訂平生著述,用思甚苦,有時連夫人也看得過意不去。問他:“你自苦如此,當畏先生嗔耶?”意即何必這樣自討苦吃,難道還怕先生斥責嗎?歐陽修是怎樣回話呢?他笑道:“不畏先生嗔,卻畏后生笑。”
重讀歐陽修,敬仰他選賢任能、唯才是舉的大家風范。作為北宋文壇領袖和樞密副使、參政知事的歐陽修。不但他的詩文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而且他的為人也可“振頹風,勵后人”。對蘇氏父子的褒揚提攜便是一個典范。當時。“三蘇”是通過成都太守張安道向歐陽修推薦的,歐陽修與張?zhí)仃P系并不和諧,但是歐陽修對張?zhí)赝扑]的人才并不冷落。當他讀完蘇氏父子的著作后,慨然嘆道:“后來文章當在此!”還將蘇洵的文章送呈皇上閱讀,蘇洵頓時名聲大噪,時人爭讀其文。受歐陽修薦拔的人也大都在宋朝的文壇、政壇上享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和他的弟子占了六家,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重讀歐陽修,贊頌他剛直不阿、敢于直諫的可貴品德。度歷三年(1043年),豪族地主階層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呂夷簡、夏竦等人,由于歐陽修、蔡襄等的彈劾而先后罷免。范仲淹、韓琦等革新派上臺執(zhí)政,提出許多改革主張——此為慶歷新政,受到了呂夷簡等因循守舊派的極力阻撓,身為諫官的高若訥竭力詆毀范仲淹,聲言范仲淹應當被罷黜。一貫支持范仲淹改革主張的歐陽修不顧朝廷“戒百官越職言事”的詔令。置個人安危于度外,備筆疾書了一封《與高司諫書》的長信給高若訥,痛斥他身為司諫卻不能明辨是非,主持正義。痛罵他“不知人間有羞恥事”。后來,“慶歷新政”由于種種原因失敗,范仲淹等人被罷官外調(diào),為新政辯護的歐陽修亦被貶職滁州。
重讀歐陽修,使我輩對歐陽修的詩文、人品有了一次新的認識,“功名事業(yè)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師”。神宗的御聯(lián),對歐陽修一生的評價是最貼切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