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平
2008年以來,受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沖擊、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等影響,廣東各類外貿出口企業出口收匯風險明顯增大。據調查,近期境外客商拖欠貨款、企業出口壞賬增多,出口報損案件頻頻發生,并有擴大態勢之虞。幫助企業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保障出口收匯安全,建立和完善廣東省外貿出口信用風險防范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廣東省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今年2月25日發布了《建立和完善廣東外貿出口信用風險防范機制》的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專題報告)。不久前,在廣東“兩會”上,廣東省貿促會會長陳文杰也提交了相關提案建議:建立出口信用保險的風險基金,建立全球資信調查服務體系和廣東省外貿風險預警機制,確保外貿出口健康、穩定發展。本刊記者獲悉,該專題報告作為今年廣東政協的提案,已經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針對廣東外貿出口壞賬現象,廣東省貿促會提出以下應對措施:
——完善出口信用保險的法律法規,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以法律法規代替行政規章,明確規定出口信用保險的宗旨、經營原則、管理方式、各參與機構的權利和義務等,為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經營管理和運作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政府應建立出口信用保險的風險基金,借助國家惟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優勢,采取更加積極優惠的財政政策鼓勵企業購買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投資保險、擔保、商賬追收、資信評估、保單融資等產品和服務,大力推廣保理等風險防范工具。另外,積極向國家爭取政策,組建廣東省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先行先試,并試點開發更多、更好、更優惠的避險產品。
——建立有效的出口信用保險監管協調機制。建立和完善廣東省出口信用保險的政府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吸收政府相關部門、金融外貿行業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參加,建立專門的出口信用保險例會制度和重大事件的緊急處理制度,變多頭監管為統一協調。
——進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險體制。應當將相關政府部門、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及銀行等金融部門聯合起來,對出口信用保險體制進行改革和優化,建立完善配套的出口信用保險體制。
——建立全球資信調查服務體系和廣東省外貿風險預警機制。密切跟蹤金融危機,加大監測出口風險力度,加大對歐美買家信用風險的監控力度,并隨時向企業發布風險動態、國別風險和行業風險等信息;將出現信用風險異動狀況的國外買家、金融機構列入“黑名單”,及時向投保企業發出預警;加大對企業海外應收賬款的跟蹤和定期排查力度,及時與企業溝通信息,幫助企業加大風險控制力度;探索引入國際先進的信用管理和評級機構、商賬追索等服務企業,并借助遍布全球的資信調查渠道,及時為出口企業調查海外進口商的資信狀況并提供專業的資信報告。
廣東省貿促會還提出了其他應對措施,如:積極發揮銀行、保險機構的作用,為外貿出口保駕護航;增強企業風險防范意識,完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機制;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提升企業信用管理水平;加速推進市場多元化,避免出口市場過度集中可能導致的風險,優化法律服務,強化應對國際貿易救濟措施的能力,為廣東省外貿出口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等。
(編輯:遠寧)
鏈接
2008年版《國家風險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不久前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完成并在北京發布。2008年版《報告》對全球100個主權國家的風險狀況進行了詳細分析評估以及前瞻性的預測,并對除中國以外的191個國家和地區的風險水平等級進行了重新認定,有助于企業識別和控制國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