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 菲
海關總署3月11日公布了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外貿進出口數據: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27.2%,其中,出口下降21.1%,進口下降34.2%(見新華網2009年3月11日)。
2月的外貿進出口數字令一些人們大跌眼鏡,媒體稱“出乎意料”。人們知道2008年2月春節一般應是出口低位的月份,本來預計今年2月的出口會好些。然而,2月份仍出現接近25%的降幅,這說明近期靠外貿拉動經濟的希望不大。細看與我國外貿的三大貿易伙伴,幾乎都是“姓降”: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總量下降20.2%;與美國的貿易總量下降17.4%;與日本貿易總量下降25.7%。而來自歐盟、美國、日本的信息透露,這三大經濟體經濟不甚景氣。尤其是美國銀行倒閉消息不斷傳出、經濟持續惡化,美國要復蘇經濟仍需一段時間。正如商務部長陳德銘在3月10日記者會上所說,由于世界經濟持續下行,不確定因素很多,預料未來幾個月內外貿形勢十分嚴峻(見中新社2009年3月10日電)。
為何一些人們對外貿數據有出乎意料之感?記得,近來一些地方官員以為金融危機影響會很快消除,在沿海城市會率先走出低谷;一些地方某些應急措施暫時得到落實就以為整體經濟局面會得到改觀。
因此,媒體不斷傳出中國經濟回暖的信息,其實不然。工業和信息化部長李毅中3月9日發出擲地有聲之音,現在還不能輕言經濟回暖(見《中國日報》2009年3月9日)。
要止住外貿總量下行的局面是個雙向互動問題,既需要國外主要是歐盟、美國、日本三大經濟體具有大幅進口需求,也就是三大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得到明顯好轉,也需要本國企業具有較強的出口能力。而今,這三大經濟體經濟仍然持續惡化,這就意味著,中國要在短期內扭轉外貿出口下行很困難。3月1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的2009年綜合撥款法案第727條款,是典型的歧視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嚴重違反了ETO規則,干擾了中美禽肉貿易的正常開展,損害了中國禽肉業界的正當權益。這客觀上也為外貿出口增添了新的變數。
人們知道,一些地方在落實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的方針中,十分注重擴大外貿出口這一條。沿海某些省還不惜采用獎勵補助的辦法力促外貿出口。政府斥資獎勵補助外貿出口不是沒有一點效果,但這種效果主要是彌補外貿企業出口的小部分虧損,難以改變三大經濟體十分疲弱的需求,也就是說是“一廂情愿”。而外貿出口需要“兩廂情愿”才能辦成事,才能達到提高出口總量的目的。
外貿進出口的大幅下行是一個警報,它告訴人們,短期靠外貿出口來實現經濟較快平穩增長不可能。需要迅速廓清思路,堅決走擴大內需這一條康莊大道。
擴大內需是應對金融危機的基本途徑。權威人士分析,國家啟動4萬億元投資計劃,預計投資至少可以貢獻GDP2%至3%,內需和投資可以大幅降低外貿出口對經濟的影響。另外,中國超過50%的儲蓄率和高達20萬億的居民存款,給內需啟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4萬億元資金的啟動,相關工程、機械、建材和電網設備等領域將迎來新的就業機會。此外,擴大內需著眼點是13億人。13億是一個巨大數字,看到13億就是看到了潛力,看到了希望。近來國務院出臺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電腦下鄉等優惠政策,調動農村公眾的消費熱情。而重要的是國務院制訂了十大調整振興規劃,把民生需求與國家發展緊密聯在一起。因此,擴大內需成了一股春風,令人們心曠神怡。只要按照中央精神,緊緊抓住落實擴大內需開拓發展,那么,就會出現外貿損失內需補的局面。
外貿繼續大幅下行的形勢逼迫國人拋棄外貿拉動經濟的幻想,把精力集中到擴大內需方面,真正做出一篇化危為機有聲有色的大文章。
(編輯: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