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夏
摘要:中間業務是銀行三大支柱業務之一,是目前商業銀行面對競爭、迎接挑戰、提高實力的一個主要手段。在我國加入WTO后,未來銀行的競爭是新興業務的競爭,尤其是中間業務的競爭,已經成為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爭奪的重點之一。雖然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速度較快。但與西方發達國家銀行業中間業務相比依然差距還很大,并且存在觀念落后、品種單一、收費不合理等問題。文章在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和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對策思路。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0.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3-190-02
商業銀行業務活動表外化、金融產品多樣化、盈利結構綜合化已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的重要標志。中間業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一個重點,近些年來增長迅速,在銀行業務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中間業務與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一起被稱為現代商業銀行業務的三大支柱,在商業銀行現代化和金融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國內各商業銀行開始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逐步認識到中間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支柱性業務之一的重要意義,加之入世給銀行業帶來的中間業務競爭與挑戰日益加劇,如何進行金融創新,全面快速地發展中間業務等已成為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按照巴塞爾委員會的定義,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可以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廣義的表外業務分為金融服務類表外業務和或有債權、債務類表外業務。其中,金融服務類表外業務是指那些為銀行帶來服務性收入而不會影響表內業務質量的業務,即傳統的中間業務;或有債權、債務類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然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但在一定條件下會轉變為現實的資產或負債的中間業務,即狹義的中間業務。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實際上就是指巴塞爾委員會確定的廣義類表外業務。中國人民銀行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分為以下九類,即支付結算類業務、銀行卡業務、代理類業務、擔保類業務、承諾類業務、交易類業務、基金托管業務、咨詢顧問類業務和其他類中間業務等中間業務。
一、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已取得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高速發展對金融產品需求的拉動,我國商業銀行開始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為迎接入世后外資銀行的競爭,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取得了快速發展:
1經營理念有較大突破。我國商業銀行正逐漸轉變經營理念,將中間業務發展作為實現金融工具創新、新的利潤增長點。我國各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都成立了中間業務部,對中間業務進行創新和營銷,加強風險控削和業務稽核。各行對中間業務的認識逐步由輔助性業務的間接效益向主營業務直接效益轉變,收費意識明顯增強。
2中間業務種類增多,業務量增大,收入達到一定規模。截至2004年,我國商業銀行開辦的中間業務已涉及九大類420多個品種。以工商銀行為例,已開辦了人民幣結算、外匯中間業務、銀行卡、代理收付款、信息咨詢、擔保、商人銀行和投資基金托管等八個類別。260多種中間業務。在2001年底,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平均收入約占7%,且中闊業務收入由2000年到2003年年均增長約34%。
3部分業務品種市場知名度高。如工商銀行的人民幣資金結算、證券投資管理托管、農業銀行的代理保險、保管葙業務,中國銀行的國際結算和長城國際貸記卡。建設銀行的農卡系列生肖卡和工程建設項目代理。交通銀行的太平洋卡“全國通”和“外匯寶”,中信實業銀行的出國留學金融服務業務。招商銀行的“一卡通”和網上支付,光大銀行的“一柜通”。
二、發展中間業務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相比,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存在較大差距。且發展中還存在不規范、低效率、市場競爭混亂等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
1中間業務規模小、經營范圍單一、品種結構不合理,收益低。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都是資產貸債業務占絕對比重,對中問業務缺乏足夠的重視,忽視了中聞業務創造效益的功能。國外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一般占到總收入的40%~50%,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內,平均為7%~8%,有的甚至不足1%,比例最高的中國銀行也只有17%。盡管我國商業銀行業中間業務品種已達到260多種,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結售匯、結算等勞務型業務上,都是技術含量低的低附加值產品,銀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潤率很低。
2中間業務發展環境差、法律體制不健全,市場競爭無序。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缺乏相應的配套法律支持,規范銀行和客戶之間關系的法律不健全。如專門規范銀行中間業務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其實是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進行合規性管理。而對具體業務的開展并沒有做出詳細規定。目前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由于信息不對稱,沒有一個統一的定價標準,銀行為了爭奪客戶在許多中間業務服務中少收費甚至不收費,銀行之間行成了“囚徒因境”博弈均衡,嚴重打擊了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積極性。
3相關管理體制、經營機制不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缺乏科學的管理經營體制,在發展中間業務過程中淥有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間業務的管理缺乏業務政策和決策的統一性、連貫性以及業務推動的有效性,嚴重制約著中間業務的發展。在某些商業銀行中,由于對中間業務的認識有偏差,雖然逐級設置了中間業務部,但上級行往往沒有制定對下級行中間業務發展狀況的考核辦法和考核制度,無法形成嚴格的監督和激勵機制。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代理問題,出現了銀行經理和企業勾結利用虛假中間業務套匯、融資,增大了中間業務發展的風險,最終制約了其發展。
4專業人才及科技支撐力不夠。中間業務的發展特別是資金結算、信用卡、代收代付等業務必須依托強大的電子化網絡和資金清算系統。中間業務所發展需要的技術支持力度不足,一方面,在硬件、軟件開發方面資金投入不足,且各自為政,重復建設,規模效益較差;另一方面,現有的技術支持又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如全國性跨行通兌、大面積網上支付和客戶資料實時查詢等。中間業務涉及領域廣、知識面寬,需要一批熟悉銀行業務及計算機、國際金融、投資、證券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現在開展中間業務的專業人員較為匱乏,尤其缺乏能夠從事創新型的、技術含量較高的、復雜性的中間業務的工作人員。這使得財務顧問、評估審核等風險低、收益高、服務層次高的
業務難以開展,人員狀況難以適應新興業務發展的需要。
三、為推進中間業務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針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全面地推進中間業務的發展,為其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1轉變觀念,增強三大意識。商業銀行要徹底轉變計劃經濟條件下國有銀行的經營理念,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增強憂志意識,居安思危,知難而進,振奮精神求發展;增強市場意識,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開展經營,爭取業務發展的市場優勢;增強效益意識,把發展質量和經營效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
2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完善業務發展的外部環境。要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必須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使其跟上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從而為推動中間業務的拓展創造各種必需的條件。我國金融業應該早日實行混業經營,混業經營是世界金融業的趨勢,只有混業經營才能更好地使銀行進行中間業務創新。同時,要發揮銀行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使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能夠信息對稱,從而達成一個最優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環境,健全法律體系,以法律來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培養強有力的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監控。
3加快商業銀行制度創新,建立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商業銀行必須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行改革。為推動中間業務的快速發展,必須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獎懲措施和考核辦法,成立中間業務管理決策機構,對全行中間業務進行統一組織和管理,定期不定期地對中間業務的經營狀況進行督導、考核、獎懲,加強各項中間業務收入的考核,對中間業務的完成情況和市場需求變化進行分析研究,及時推出能滿足客戶需求的中間業務品種。
4完善對中間業務的金融監管,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制度與操作規范。監管部門應出臺中間業務監管原則,為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制定業務規范,加強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分類管理,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管理法規,構建一個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加強金融監管、杜絕違規行為的發生。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始終處于規范、有序、良好的市場競爭狀態。應借鑒國外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監管標準、監管手段、風險測量指標體系等,提高對中間業務的監管水平。由于中間業務不同品種的風險差異很大,監管部門要據此對中間業務實行分類監管,對商業銀行不動用自身的資金,以中闊人的身份為客戶提供收付服務并收取手續費的業務全面放開,由商業銀行自主經營和管理:時擔保、承諾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類的中間業務,圓其可能形成客戶對銀行的負債,風險較大,監管部門應強化監管。要求商業銀行將其納入授信管理范圍加強風險管理。因此,制定與國際慣例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5加大中間業務人才的培訓扣引進力度。中間業務需要既懂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高素質、多類型、具有開拓敬業精神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大力引進一批具備金融、法律、財會稅收、企業管理、計算機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員工培訓機制,為員工提供再學習的機會,使其能了解中間業務的最新動態并參與到業務創新中來。同時,必須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盡快建立起符合現代商業銀行要求的人事激勵約束機制,能充分挖掘員工的潛力。
6加大中間業務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力度。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和加快商業銀行以電子計算機為標志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金融業信息化程度。根據中間業務范圍廣、操作技術性強的特點,尤其是創新類金融產品,是集人才、技術、信息、資金和信譽為一體的知識密集型業務的特點,商業銀行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員工隊伍,既要立足于現有員工的培訓提高,又要大膽引進知識面廣、業務能力強、勇于開拓的復合型人才,構筑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軟硬件支撐條件,在滿足迅速變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的過程中,實現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