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能
摘要: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授信不可避免的具高風險、高人力成本的特點。那么,商業銀行如何有效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將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發展為商業銀行的一項特色的競爭性業務?文章分析了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表現形式和根源,并對如何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3-198-02
一、引言
當前,全球性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不斷蔓延。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遭遇“寒冬”,很多企業尤其是制造類和貿易類中小企業,由于抗風險能力差,資金鏈斷裂,紛紛倒閉。為抵御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國家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要求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比如,及時提供流動性支持,取消信貸規模控制,優化信貸結構、拓展債券融資等。
然而,在經濟形勢呈下行態勢的階段,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變化加快,為獲取更多融資支持,往往助推企業隱瞞真實情況,在銀行和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將導致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進一步提高。如何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使企業和銀行形成雙贏局面,成為商業銀行的重要課題。
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表現與根源
(一)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主要表現
1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導致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加大。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是銀行業經營的根基。但是,我國社會正處于轉軌時期,對社會信用認識不足、信用意識相對淡薄、信用觀念相對落后,用以規范信用的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完善的征信管理機制還沒有形成,缺乏多層次的信用擔保機制,銀行追討企業債務的成本過高,“靈活”的中小企業很容易逃脫因其失信行為而應接受的懲罰。
2中小企業道德方面的風險。中小企業普遍缺乏長期經營理念,中小企業主大多將企業作為短期賺取利潤的外衣。居于這種“短視”,中小企業過多注重近期利益,發展帶有盲目性。在短期利益驅動下,不少中小企業誠信意識缺失,存在惡意逃廢銀行債務、以虛假信息騙取銀行貸款的現象。在當前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復雜,經營出現困難的時期,中小企業的道德風險將會更加明顯。
3中小企業經營方面的風險。一方面,由于不具備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管理水平相對落后,財務制度不健全,很多中小企業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狀態,沒有形成現代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基本軟硬件條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技術和人才,產品競爭力不強,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弱,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成為中小企業的經營困惑。據調查,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至5年。2008年末,經濟下行背景下,廣東和江浙一帶大量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充分反映了中小企業經營的脆弱性。
(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分析
1信息不對稱增加銀行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難度和成本。信息不對稱性是指市場上的一方掌握的信息比另一方多。雙方各自掌握的信息存在差異。在商業銀行信貸活動中,銀行和企業之間,尤其是與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典型的信息不對稱性,企業對自身的狀況有確切的了解,但為了獲取更多的貸款,容易隱瞞企業的真實情況,造成銀行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甚至企業出現道德不良,向銀行提供虛假的信息,謀取自身利益,從而給銀行造成損失。
由于信息不對稱,會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兩種不利后果。首先,市場經濟能夠使社會資源達到優化配置,其前提是市場信息足夠透明,而信息不對稱會造成市場主體做出錯誤決策,導致資源配置扭曲。銀行向中小企業發放信貸之前。借款人為了得到貸款,往往隱瞞自身的某些信息,使銀行難以把握其資信狀況。針對中小企業的高風險性,銀行通過提高利率抵償高風險,這樣的結果是:那些從事低風險投資、預期收益率低、貸款違約率也低的借款人就會被迫退出信貸市場,留下的是高風險的借款人。其次,當銀行將貸款發放后,由于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很容易憑借自身信息優勢,從事那些銀行并不期望的活動。如通過假破產、逃債或挪用貸款進行風險投資,這些活動將導致銀行出現不良信貸資產。中小企業普遍歷史短,規模小,財務制度不規范,信息透明度低,這造成銀行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成本很高,進而加劇部分中小企業的道德風險。
2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擔保資產,經營的穩定性弱,信貸風險本身較高。每筆貸款都包含一定程度的違約風險。貸款的風險水平越高,銀行要求貸款的保護程度越高。貸款的保護可以來自內部,也可以來自外部,或者二者的結合。貸款的內部保護主要是監控企業的財務報告和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貸款的外部保護包括抵押品、擔保和貸款契約條款。抵押擔保給銀行提供貸款保護,得以一定程度上抵御違約。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規模小、資質條件一般,很多并不符合信貸條件,可以用于抵押的資產相對有限,即使有抵押財產,有很大一部分是位于集體土地上的房產。面臨著集體土地變為國有土地的征地問題,影響到抵押物的處置變現,抵押擔保難于有效落實,加之我國抵押拍賣市場不發達,使得抵押擔保方式適用性降低。
3中小企業的信用管理體系和信用評級系統尚未建立,還沒有形成保障銀行債權的有效法律和社會機制。有效的信用管理體系會提高作為市場主體的中小企業的違約成本,對銀行的信貸資產形成軟性保護。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建立失信懲罰機制。失信懲罰機制以提高失信成本為基本出發點,將信用交易中授信人對失信法人或自然人二者之間的矛盾激化成失信者對全社會的矛盾。然而,我國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失信懲罰制度,加之司法部門打擊失信行為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失信成本過低。我國現在正處于建立社會征信體系的初期,各部門的信用信息尚未共享,失信行為不易被曝光,難于對失信者構成巨大威脅,客觀上也縱容了企業的不守信用行為。
三、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探析
1準確定位目標客戶,細化信貸準入條件,優化信貸投向。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金融業的全面改革開放,中小企業的數量和種類日益增加,銀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銀行在選擇目標客戶時如果盲目競爭,將會導致銀行信貸資產風險加大。因此,有必要確定符合本行特色的目標客戶,確定中小企業的信貸準入條件。從降低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角度出發,商業銀行在確定目標客戶時,應重點把握以下三點。一是積極營銷那些與大企業建立了較為穩定合作關系的中小企業。這類企業有大型企業的支持幫助,穩定性較強,并且可以通過大企業對中小企業進行監控,其違約機會成本較高。二是重點發展具有產業集群的中小企業。這類企業之間形成信用網,可有效增加其失信成本,并且銀行搜集企業信息的成本較低。三是考慮到企業發展階段。商業銀行應當重點支持處于成熟期
的企業,而對于成長期和衰退期的中小企業客戶,要嚴把準入關。
2進行制度創新,探索有效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信貸管理體制。一是設立專門中小企業信貸部。按照客戶的不同特點和需求,設立獨立的中小企業信貸部門,明確職責,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制度,實行不同的激勵約束和考核機制,激勵信貸人員主動開拓市場、服務客戶的積極性。二是決策權適當下移。授信前的調查階段,銀行能夠掌握的中小企業的信息主要是一些定性信息,定量信息相對有限。這種以軟信息為主的中小企業信貸,要求掌握信息的人員具有相應的決策權,因此,銀行在決策機制的設定上應以扁平化為主,將中小企業授信的決策權適當下移。三是在中小企業信貸部內,設立專門負責研究中小企業的研究中心,實行行業客戶經理制度。研究中心主要負責中小企業目標市場的定位,信貸政策的制定,信貸投向的調整等研究工作。銀行實行行業經理制度,客戶經理通過對某一些行業或領域進行長期跟蹤、研究,能夠提供更加詳細、準確的行業信息,客戶經理的專業化更高,有助于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
3完善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監控手段,提高風險識別與控制能力。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體系。依據企業存續時間、經營者素質、經營狀況、資信狀況和發展前景等指標,制定中小企業信用評分體系,突出對中小企業業主和主要股東個人以及中小企業所處市場環境和信用環境的評價,對中小企業進行分類、篩選,切實做好信貸資產風險分類工作,掌握信貸資產存在的問題,從而對癥下藥,不斷健全內控機制。二是建立中小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建立預警指標,以更好把最企業的發展動態。三是建立中小企業信貸退出機制。商業銀行應堅持“有進有退、進退結合、以退促進”的信貸投放原則,通過動態監控,定期對存量中小企業客戶進行分析評判、分類排隊,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并通過制定分階段、分步驟、分行業的退出計劃,不斷調整和優化中小企業客戶信貸結構。
4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制度。基于中小企業信貸的高風險性,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是銀行順利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保障性條件。通過風險補償基金,一定程度上對客戶經理起到保護作用,提高客戶經理開展業務的積極性,在防范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同時,促進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開展和不斷壯大。風險補償基金制度的內容應該包括兩部分:一是不良貸款補償基金,專門用于抵補發生的中小企業不良貸款;二是專項獎勵基金,專門作為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員和管理人員的獎勵基金。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的關鍵點是銀行要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獨立考核,準確把握好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利潤計算,根據實際情況,計提一定剝潤比例作為風險補償基金的資金來源。
四、結論
信貸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是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前提和基礎。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特點要求商業銀行要改變傳統的信貸管理模式。切實加強中小企業信息的搜集、分析,從制度、風險管理手段等方面進行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控制。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