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出版不必再有“臨時心態”
近日,新聞出版總署對外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在此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將非公有出版工作室作為新聞出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行業規劃和管理,“引導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發展,發展新興出版生產力”?!稏|方早報》對此發表文章說:過去20年,民營出版為中國出版市場作出了相當大貢獻,它們的經營更加符合市場原則。這一政策的出臺雖然有點姍姍來遲,但總算是對民營出版人的肯定和鼓勵。99讀書人出版公司董事長黃育海就表示,之前由于出版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不少民間資本進入出版領域顯得比較謹慎,民營出版公司也以小規模為主。隨著政策明朗化了,“我相信,會有更多各類資本包括民間資本進入出版領域。據我所知,許多資本已經蠢蠢欲動希望進入出版領域,而那些之前一直猶豫的資本也將打消顧慮?!?/p>
青春文學寫手競相辦刊為哪般?
近兩年,各路青春文學寫手們紛紛加入了辦刊行列。《解放日報》發表評論說:大量涌現的青春文學雜志,打破了上世紀末以來傳統文學期刊的“冰川期”。但社會各界對此褒貶不一。有人提出,這些刊物多寫青春傷懷,雖有市場的認可,但不能掩蓋其“快餐”特性。雜志過度強調的個人化風格,也會使刊物的路越走越窄。對此,《萌芽》副主編李其綱不以為然,他認為,青年作家辦雜志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并不罕見。北京大學中文系張頤武教授就說:“魯迅年輕時,也是憑借個人人氣,凝聚了一批作家辦雜志。對于青年辦雜志,我們應該樂見其成,因為這正是社會思想解放和文化市場活躍的標志?!?/p>
暢銷是好事 拜托少寫點
《北京晚報》發表沈灃的評論說:《藏地密碼》挺暢銷,但它有超級網絡小說的通病——超級長。是的,就像每本書的封面上寫的那樣,這是一部“關于西藏的百科全書式的小說”?!恫氐孛艽a》做到的不止于此,作者旁征博引,除了千古的藏地傳說,還捎帶手把瑪雅文明的神秘歷史和亞特蘭蒂斯的古老傳說都向我們講述了一遍,順道著還可以講解不少武器裝備和汽車大炮的知識。作者筆風激蕩,引述起藏地歷史和傳奇興味盎然,這是小說的一大賣點。問題是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像上百家講壇似的,不時來上一大段掌故或秘辛,難免讓人讀起來頭痛了。這些史料很有價值,也很少聽人說起,卻到底對推動情節的進展有多大的必要呢?讀者在看的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什么“藏地大百科 ”。
清明文化書籍書店遇冷
傳統節日文化市場尚待挖掘
據《中山日報》報道:清明年年過,可清明節的來歷、習俗、典故卻不是人盡皆知。尋覓清明文化蹤跡的最佳方式,莫過于去書店買一本與之相關的書。清明節期間,有媒體記者走訪了書店,卻發現大多數書店都并未為清明節舉辦專門的營銷活動,只有個別書店開設了文化習俗書籍專柜。清明促銷不被重視,與這個節日過于黯淡的色調有關。一些書店的策劃人員或多或少地考慮過將清明節定為促銷節日,但權衡之下最終選擇了放棄。其實,清明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插柳、蹴鞠等很多民俗活動都跟清明節有關。今天,盡管清明祭祖觀念深入人心,但似乎只剩下了祭祀等活動和踏青春游了,附著其上的文化意義卻離公眾漸行漸遠。
作協圈養作家阻礙文化復興進程?
從承德市文聯辦公室確認,此前被指抄襲他人作品的主席劉英已經主動提出辭職。讀者黃晨灝在華聲在線發表文章說:作家寫書的目的是用于傳播,還是交給作協去評幾個獎勵牌。這是我們都需要認真去思考的問題。筆者并不是看不起作協里的專家學者,但是,現在他們關鍵的問題是對名利看得很重,不求進取,甚至自己掏錢出幾千冊所謂“專著”來炫耀自己,這種做法就很讓人費解。很多“大師”都講,自己要對社會做出貢獻、要把自己的思想留給后人、傳承千秋萬代等豪言壯語。其實,只要看看他們專著的幾千冊發行量,就會使人惶恐。他們只習慣于“硬式教育”方式,不善于給公眾互動,老子天下第一是一種通病。他們專著幾千冊的慘淡發行量,同網絡成百萬,上億的閱讀量,肯定有天壤之別。筆者認為,作協管理經營機制,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全球一體化的網絡時代潮流要求。他們推出的專家們的知名度范圍狹窄,根本沒有傳播力度。究其作協現狀上看,抄襲、盜版必將成為作協圈養專家們的一條必由之路。
呼喚圖書消費券拉動大眾閱讀
據《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發放消費券被認為是在賣場終端集合購買力,從而拉動消費市場的一種特殊情況下的特殊舉措。從化解金融危機帶來市場壓力的角度看,它實際上是政府為降價促銷埋單,也被認為是暫時應對經濟不景氣的權宜之計。但是,對于發放圖書消費券來說,除價格外,還有一些關乎文化與精神的因素不可忽視。業界人士認為,雖然當前圖書價格微利是行業內人盡皆知的事情,但愛讀書的消費者中依然有很多人認為書價偏高,難以承受。鑒于此,發放圖書消費券對推動大眾閱讀、促進圖書消費將是一大利好消息。對于大眾來說,閱讀或許是一種需求,或許是一種習慣,又或許僅僅是一種消遣。閱讀行為不一而足,閱讀選擇也就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有品位、有營養,甚至厚重艱澀,但可以獲益匪淺的圖書確實應該在大眾閱讀中為更多讀者知曉,而不僅僅只是小眾化的陽春白雪。如若不然,大眾閱讀的社會效益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