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芳
出版業有一個潛規則:很多數字是模棱兩可、不可靠的,比如造貨碼洋、銷售碼洋、回收碼洋、回收實洋、印數、發行量。但在安徽出版集團暨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記者感受到了一種開放的心態和公開的數字,這是以往沒有過的。
之所以說開放的心態,首先是領導層面對待記者的態度,集團領導不但敢于直面記者的很多提問,用數據說話,還主動與媒體記者面對面懇談,互相加深了解,聯絡感情。這與有些出版單位聽說記者來,或者高高在上有意回避,或者勉強應付,即便見面也只談成績不談規劃,更甭說談點準確數字的態度完全不同。那種官本位或者行政作風甚濃的出版單位即使名義上轉制了,但依然擺脫不掉以往思想,何談成為市場主體,發展壯大?
開放心態還來自于規劃布局層面,連續三屆的出版發行春茗懇談會,一屆比一屆豐富。本屆不僅邀請了發行企業、大書城負責人,還邀請了民營書業、文化公司的老總、知名作者等約180多人,規模不小。不管是合作單位還是潛在合作單位都受到了座上賓的待遇。這種開放心態在集團中不多見。
當然這種開放的心態還體現在很多細節,“老總聊天”、“作者對話”、“營銷推廣”等不同層面的交流都讓人耳目一新,這里不一一贅述。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種開放心態與其上市不無關系。
上市讓一個企業必須公開透明,開放自己的數字,開放自己的發展規劃,讓股東、股民買的清楚賣的明白。中國的很多企業上市并不完全是需要資金,而是需要一個公眾公司的資格,讓大家能看得見、摸得著,能感覺到它的形象、脈搏,感覺到它的存在、它的力量。上市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規范企業行為等。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企業文化,從附以董事長、總經理名片的邀請函,從“品一杯香茗,見一見老友,聊一聊發展,看一看春色,何其瀟灑愉快!”的語言,從接機時特意安排的貴賓通道等,從到合肥之后收到的問候短信等等,無處不感覺到安徽出版集團高效的工作效率、踏實的做事態度和熱誠的待客之道。
歷時三年,安徽出版集團發生這樣大的變化,與該公司強化企業文化、上市不無關系。安徽出版集團總裁、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亞非對此深有體會,他認為上市不僅僅是名稱、機構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環境的改變、條件的改變、要求的改變、動力的改變、機遇的改變、品牌的改變。壓力更大,動力也更大,做事成果也要更大。這應該是安徽出版集團敞開胸懷謀求大協作、大營銷、大發展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