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艷秋
摘要:思維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核心,思維品質則是人的思維能力強弱的標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物理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本文探討了根據物理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征,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方法。
關鍵詞:目的性;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
改革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物理學本身體系完整、內容豐富、邏輯性強,為我們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多年來,我注意在教學中利用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通過設疑和訓練,幫助學生確立思維的目的性
正確的思維指向往往能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突破難點、擊中要害,促進知識正向遷移,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思維目的性,防止分析問題的盲目性,應該認真挖掘教材的重點、難點,要在這些地方設疑,在學生閱讀時給出閱讀提綱,讓學生預習實驗目的、觀察對象、瞬間過程、得出結論等。此外,加強練習、總結規律,也是強化思維目的性的有效措施。對多數學生來說,由于智力活動不一,不能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必須用經常訓練的手段來強化思維的目的性。如學生反映氣態方程部分的習題難解,為此我把這類習題的步驟編成口訣:“弄清題意畫草圖,抓準對象定狀態,分析參量選公式,統一單位列方程?!弊寣W生思維有所遵循,通過練習形成習慣。
二、進行逐步深入的討論,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學生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不局限于表面現象,而能由表及里,運用邏輯推理、綜合分析的方法揭露事物的本質。要使學生的思維具有深刻性,逐步深入對知識的討論十分必要。如在學完牛頓運動定律進行綜合練習時,我選編了這樣一道多變的習題,讓學生討論:“一個原來靜止的物體,受幾個力作用仍處于靜止狀態,這是什么原因?如果撤去其中一個力,物體做怎樣的運動?為什么?如果慢慢恢復撤去的力,在恢復過程中物體的速度為何變化?如果把此力恢復到原狀,物體又做何運動?”在逐步深入討論中探求物體加速度與所受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不但使學生深化了對運動定律的理解,同時也達到了深化思維的目的。
三、給學生更多的思維活動空間,發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在學生分析物理問題時,正確引導他們注意從事物間內在聯系和矛盾上來理解事物的本質,抓住主次因素對物理過程的影響,使學生學會運用理想方法處理問題,讓主要的基本過程充分地突現出來,使得到的結論更切合實際,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具有開拓性,有助于克服思維的片面性和絕對性。如在講“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一觀點時,我把一鋼球放在粗糙毛巾表面,用手推小球使其運動,撤手后小球很快停止。有的學生不加思索地認為“加外力小球運動,不加手的推力,小球就停止”。當我做了把小球放在玻璃板上,再用手使小球運動,撤手后小球運動一會兒才停止的實驗后,我啟發他們:“如果忽略玻璃板的摩擦力,小球一旦得到速度將怎樣運動呢?”學生很容易推想到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結果。通過這樣理想化地處理問題,突出慣性是維持運動狀態的本質因素,糾正了“力是維持運動狀態的原因”這一偏見,從而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其思維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
四、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強調:“在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在測量密度的實驗課中,當學生完成分組實驗后,我提出:“在只有天平、玻璃杯和清水的情況下(清水的密度是已知的,玻璃杯的容積可通過測出一杯滿水的體積而求得),怎么樣設計實驗才可以測量鹽水的密度?”由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制定此實驗方法和步驟。這時學生遇到一個難題,就是沒有量筒或量杯怎樣才能測出鹽水的體積呢?由于不能再遵循傳統的測定方法,學生只有通過靈活思維去找出一種新的方法才可以解決。然后教師再收集學生的不同答案去評釋、講解。多角度思考問題促進了學生信息轉換輸出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學會了多渠道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他們的創造精神。
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標志。國家建設需要大批具有科學想象力,掌握科學知識,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勇于創新的人才,每個教師都任重而道遠。教師只有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才能更好地完成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參考文獻:
[1] 鄒智萍.淺談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儀器與實驗,2004(2).
[2]張晨虎. 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與管理, 2004(9).
[3]黎勛. 在物理學解題教學中培養中專學生的思維品質.衛生職業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