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詩詞是文學史上的一朵文學奇葩。
體育是人生教育中的必修科目。
詩詞以其特有的韻律和音律使人身心愉悅,手舞足蹈;使人吞吐抑揚,神清氣爽;使人健腦健心,健手健身。吟詩頌詞就是體育,有益身心。陶公云:“臨清溪而賦詩,或登高以吟嘯。”
本人從教20多年來,由于自己對古體詩詞的偏愛與對體育教學的不斷探索,略有所得。
一、激起興趣,加深印象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每期語文課本上都有一定篇幅的詩詞內容。我要求學生掌握并且自己也熟記在心。在開學的第一堂體育課時和學生說明:當期語文課本上的詩詞也是體育考試的內容之一。不給學生另增添負擔,只要記當期的內容,記體育成績5~10分。
讓學生明白老師的要求,是他們熟悉的內容,又不增添其負擔。聽說體育課要用古體詩詞,學生也感到很奇怪。這個體育老師有啥怪招,能把古典詩詞運用到體育課中來——勾起了他們學習和了解的欲望呢?
二、靈活運用,簡單為主
靈活運用是最重要的,也是要達到的目的。
1.在課的開始部分的運用
我所教的年級是高一,常組織學生做的是詩詞接龍游戲,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詩詞接龍比賽。限用高一語文課本上現學的詩詞或者說以前學過的簡易的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忌太長太難,學生不熟悉自然就沒有了興趣。
練習步驟:教師說出詩詞的名字,學生從一組開始往下接至最后。
練習要求:用普通話,聲音要大,盡最高嗓門,呼喊出來,不要受任何約束。所以在練習時學生沒有顧慮,盡興玩游戲,錯了也不要緊,常常練習時哄堂大笑,師生極盡快樂之至。
2.集體練習時用的多
在以往的課間練習中,在進行接力游戲時多采用黑板上按順序寫數字或者在小紙條上寫名字等方式。做這些學生不用動腦筋,只管速度,不計質量。
我另辟蹊徑,每組(15~12人為一組)以完成一首詩詞為內容。字寫得好,詩詞沒寫錯,每個人至少要寫兩個字,最多可以寫3~5個,超寫算違規。
舉例如下:
一組二組三組 四組
《春曉》 《夜思》 《登鸛雀樓》 《尋隱者不遇》
3.穿插到現有的體育教材中
有很多的詩詞已譜了曲,許多是耳熟能詳的流行曲了。我就把有些詩詞編成能跳橡皮筋的曲子。像毛澤東的《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編成一段邊跳邊唱的皮筋操,效果很好,還有《紅軍不怕遠征難》、李清照的《月滿西樓》……都能用到。
舉例如下:
步子拍節: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1~2句為第一小節,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3~4句為第二小節,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5~6句為第三小節,
待到山花,它在叢中笑。
7~8句為第四小節。
4.在最后放松時的運用
一番拼搶奔跑之后要進行放松。要調整好心態作好上文化課的準備,不能斷然地停頓,而應巧妙地過渡。這就需要教師這個指揮者的指揮了。
唱一首熟悉的古體詩詞歌,邊唱邊舞,有錄音機的可放帶子,常規情況我一般采用學生自唱,或者說由善唱的學生唱。教學中我用得多的是: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東坡的《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岳飛的《滿江紅》、毛澤東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沁園春·雪》。
還要學生自己也收集了一些他們喜歡的詩詞。像兒歌、流行曲也可以用來編成詩詞的調子演唱,還加了動作,其效果特別好,讓大家開心不已。
有一組同學就編了這樣一組動作:
詩歌: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動作圖譜:
①左手做成鵝頭狀;
②雙手側后擺成翅膀狀,面朝向天;
③雙手在體側兩邊做上下擺翅膀狀;
④雙手在體前合掌做前撥動波狀前行狀。
因為沒有觀眾,沒有約束,學生們唱得投入、隨心,放松的目的達到了,又開心愉快。
三、在教學中注意之處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詩詞應注意:選用簡單扼要朗朗上口的古體詩詞;可以相互提示,不必限定學生必須一個人背出來;讀詩詞的形式不必作要求,喊、叫、朗讀、唱讀都行;一堂課中不宜多次做這游戲,做濫了學生就沒興趣了;高中學生中用效果好些,因為有了一定的文學基礎知識和欣賞水平。
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我只能說,那感覺太不一般了。那種愉悅地學習,那種收獲的成就,那種快樂地運動,讓人高雅,讓人寬容,讓人進步,讓人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