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草
讀者閱讀微型小說,是要讓想象力升騰起來,而不是貼著地面行走。出奇制勝,常變常新方能滿足讀者日新月異的閱讀期待。荒誕、幽默、變形、夸張是微型小說創作的不二法門。夸張與變形可以將人性推向極致。
2008年底,上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第七屆研討會在這里召開。有來自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位作家與代表,就“微型小說與信息化時代的大眾閱讀”以及微型小說創作中諸多方面的問題交換了意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筆者作為參會代表,整理、擷取研討會部分精辟言論與觀點同大家分享。
秦德龍(河南鄭州):信息化時代的表象特征是求新、求快、求變,要求作家向讀者奉獻新奇、精美、多樣化的精神食糧。與現實有距離的作品、充分挖掘人性的作品、給人以智慧的作品、輕松閑適的作品,適合于信息化時代的大眾閱讀。讀者閱讀微型小說,是要讓想象力升騰起來,而不是貼著地面行走。出奇制勝,常變常新方能滿足讀者日新月異的閱讀期待。荒誕、幽默、變形、夸張是微型小說創作的不二法門。夸張與變形可以將人性推向極致。
汝榮興(浙江嘉興):“故事化微型小說”是微型小說實現“可讀性”、真正成為“平民藝術”的需要甚至是必然。
姚朝文(廣東佛山):大眾閱讀分深度閱讀和淺度閱讀。文字修養高的人鐘情深度閱讀;一般文學愛好者,習慣淺度閱讀。后者的受眾遠較前者為多。微型小說既要注意加強故事性,適應“淺閱讀”的要求,也要重視提高文學性,滿足“深閱讀”的需求。普及中要有提高,提高中又不忘普及,將普及與提高很好地結合起來,方能讓微型小說長久地成為大眾閱讀的寵兒。
許福吉(新加坡):社會變遷與都會文化的發展,信息網絡應用領域的快速普及,引領我們進入后閱讀時代。在創作題材、排列句型、表達技巧、呈現狀態乃至閱讀習慣等各方面給傳統概念造成莫大的沖擊與變化,豐富了微型小說的創作內容與形式。
微型小說必須高度“濃縮”,以微顯著。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大的內涵。
朱文輝(瑞士):微型小說寫作五要素:形式宜簡短,內容耐玩味,效果求輕松,掩卷留余韻,共識天下生。
沈祖連(廣西欽州):微型小說是信息時代人們閱讀文學的首選,“手機小說”“百家小說”“螞蟻小說”“閃小說”,微型小說顯示出無處不在的滲透力,將成為時代的主流文學。
方然(新加坡):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影響了人們的思維定勢與審美觀感。作者和他的作品須跟社會共呼吸、同冷暖,使之成為一條時代的中樞感應神經。微型小說(文學)、信息時代(科技)、大眾閱讀(商業)奇跡般達成了空前的跨界磨合的“革命”。
顧建新(江蘇徐州):微型小說創作受到多種傳媒的強烈沖擊,市場經濟因素的控制,主流閱讀者是非判斷、思想、觀念、情感、興趣、愛好變化的制約,還有自身發展存在敘述方式較為陳舊、結構模式化明顯、寫得過實、缺乏空靈與想象等不足的影響,必須突出圍城。
首先要用心創作、激情創作;其次是精心選擇題材,避免表層化、狹窄化;還要注意敘述策略,講求融合,講求變化、講求機智。可以吸取散文、詩歌、雜文、書信、講演、新聞、相聲、小品甚至公文的長處,在不失小說本色的基礎上,創造一種嶄新的格局。要出奇制勝,留白,通靈,含蓄,抒情,營造感人氛圍,寫出深遠意境。應鼓勵作者展開想象羽翅,支持大膽創新,提倡奇思妙想;微型小說刊物要敢登出格、另類作品;理論界要對新事物認真研究,給予熱情激勵和正確引導。
穆愛莉(美國):微型小說作者寫作的動力是對這一文體的熱愛,以及這種熱愛給予自我生存的價值。除了名利以外,支撐他們的更多的是中華文明的底蘊和普通人在普通生活中表達情感、體驗、生活和生命的需要。
這次大會對微型小說的研討也可能對占全球主導地位的制度、價值觀念、生產和生存方式提出質疑,讓微型小說的中國特色為世界文明的未來導向提供一些有益的啟迪和參照。
凌鼎年(江蘇太倉):微型小說屬介于高雅文學與通俗文學之間的一種文體,稱之為大眾文學更為貼切。分析眼下的微型小說讀者隊伍,最大宗讀者是中學生。抓住中學生讀者就是抓住了刊物的發行量,也就是抓住了微型小說的未來。
欽鴻(江蘇南通):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是作家們用藝術形象所表達的對生活的理解和分析。托爾斯泰說:我是一個藝術家,我的一生是在尋找美。好的微型小說特點是篇幅短小內涵深厚、藝術構思具獨創性、藝術視角具精妙性、情節發展具波瀾性,以及對照手法的巧妙運用和擅長、省略藝術。
謝志強(浙江余姚):寫微型小說就是要講好一個故事。微型小說講的故事和故事類刊物的故事不一樣,《狼來了的故事》如果狼真的來了就是故事,如果狼沒有來就是小說,小說和故事的區別是小說給你一個想象的空間。
微型小說要把故事講得有滋有味,小說家就是講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師。微型小說怎樣去講好一個故事,第一個因素是觀念。一個作家不應該千方百計解釋生活中的事實,應該僅僅是描寫他們,盡可能使它們變成活的。看法總會陳舊過時,事實從來不會陳舊過時。第二個因素是開頭。寫小說第一句話莫名其妙也好,讀者一看莫名其妙也會讀的。第三個因素是結尾。微型小說結尾常常容易出現兩種失誤,第一種是把本來應該表現的深度消解掉了,第二種失誤是作者替人物作結論,往里邊塞觀念。第四個因素是細節。一個典型的細節在微型小說里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一個人物立起來。
不去說教,不塞觀念,寫好故事,寫活形象,要把故事講得有說服力,有吸引力,有震撼力。至于創作資源的問題,第一是生活,第二是讀書。要具備獨特的看待世界的方法,獨特的表達世界的方法。意大利作家埃柯說,當我們踏進小說林的時候,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例如狼會說話的事實。
龍鋼華(湖南邵陽):小說的敘事世界潛藏著無窮的升級換代空間和生生不息的表達活力,當代微型小說的敘事視角主要體現為全知視角、限制視角、純客觀視角、流動視角。選擇敘事視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形成一個富有審美張力的召喚結構。
韓英(廣東佛山):微型小說的外部特征是精短,內部特征是細微——事物品貌的細微、精神洞見的細微。文不在長短,有魂則靈。 陸揚烈(旅澳):微型小說以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深刻的思想含義,給人有益的啟迪的特征,受讀者青睞。
東瑞(中國香港):篇幅精短、立意新奇、結構特別、結尾講究,微型小說是闡述生命意義的最佳精致載體。
凌煥新(江蘇南京):微型小說的美學追求:微妙。
王渝(美國):微型小說不能囿于故事,不宜過分強調故事化。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微型小說,很受讀者喜受,但并不以故事情節為重,而是精心營造具有詩意氛圍的情景與意象。臺灣一些優秀微型小說,如臺灣作家隱地所形容的,“甚至云淡風輕,像散文似的沒有故事,然而自有一種氣氛,自創一種味道,說不定是一個更有魅力的極短篇。”微型小說需要強化詩情與文思,提高作品的文學性。近年來涌現的一些好作品,正因為偏離了“故事”的追求,而拓展了創作的形式與內容。微型小說作為小說的一種文本,在重視故事情節的同時,更要重視文學語言與文學構思。
阿兆(香港):微型小說獨特的藝術特色是“五臟”不全,它的不全是一種殘缺美,是可以以其顯露的部分去感悟讀者,去神思妙想它整個美妙的身段。微型小說又稱作焦點小說、瞬間小說,講究立意、留白、敘事技巧、情節結構,富實驗性,另一個別稱是模糊小說,與他種文體融合以拓展其藝術空間和提高其意蘊深度。微型小說分情節式和非情節式,以情節式為主流,融合式微型小說將會為微型小說家園增添異彩。
……
有代表還談到,微型小說在重視可讀性的同時,也講究可思性可賞性,馳騁文學想象,展現人生人性,它有雅有俗,雅俗結合,俗中有雅,雅中有俗。
用江曾培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全文:微型小說屬朝陽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