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榮
摘要:對于出現在2008年的浙江民營企業倒閉潮,經濟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外界經濟環境惡化是最根本動因。但事實表明,浙江民營企業當前面臨的家族制因局、委托代理困局是更深刻的內在動因。家族制的治理結構,使得浙江民營企業的發展嚴重依賴企業主本人,這種治理結構增加了決策失誤的可能。委托代理的困局又使得浙江民營企業很難利用社會上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浙江民營企業;倒閉潮;家族制;委托代理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1-0090-02
對浙江民營經濟而言,2008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嚴冬期。在這一年中,大批企業破產倒閉,大量企業老總“出事”。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風潮,我們不禁要問,浙江民營經濟到底怎么了?對這次包括浙江民營企業在內的企業倒閉潮,大多數經濟學家主要是從全球經濟形勢的宏觀視角予以分析。循著這個思路,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動蕩,國內急劇上升的原材料、勞動力成本是此次企業倒閉潮的最根本原因。這種分析視角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其明顯的弱點在于忽略了對企業的具體分析,因此,也就很難揭示出此次危機最深刻的內在動因。本文試圖從分析浙江民營企業面臨的兩大困局入手,提供一個不同的分析視角,找出另一種原因解釋。
1浙江民營企業的家族制困局
據浙江民營經濟研究院主持的一項大型調查,浙江民營經濟具有股權結構單一、企業運營者身份單一的特點。按股東屬性劃分,自然人股東占絕大多數86.6%,其次為社會法人股東8.5%和職工股東2.1%。按股東持股比例劃分,第一大股東平均占有68.9%的股份,其余股東則合占約1/3的股份。約85.1%的總經理為創業者本人,而源于親屬或外聘的總經理分別僅占8.3%和6.6%。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浙江民營企業其有典型的家族企業特征。
家族企業最基本的特征是家族掌控管理權,而這一特征在浙江家族企業中表現得尤為顯著。浙江家族企業內部的組織構架是以業主為中心,以血緣的遠近為導向進行權力配置。親疏和信任關系在企業的權力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浙江家族企業的權力構架基本呈一個同心圓結構。在企業文化方面。重“情”勝于重“理”,重“德”勝于重“才”。總之,浙江民營企業的文化,倫理色彩強于科學色彩。浙江家族企業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業主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業主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與企業運營中均是主要決策者,業主往往集家族首領、企業所有者、企業管理者三種角色于一身,其個人意志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居支配性地位。
浙江民營企業的這種治理結構在企業的初創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正面作用。科斯認為,企業是對市場的一種替代,當企業能以比市場交易更低的成本來組織生產時,企業就產生了。在企業內部,生產要素不同組合中的討價還價被取消了,行政指令代替了市場交易。企業的界限在于內部行政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比較。在家族企業中,由于目標函數高度一致,各核心崗位人員的激勵成本和監督成本比委托代理類型企業的同類成本小得多。在企業的初創期,生產規模小,采用的技術相對簡單,生產管理復雜性相對較低,要處理的市場和各種外部關系相對簡單。在這一時期,企業對各種人才的專業性要求較低。又由于在市場上無知名度,企業在初創期不得不借助低價進入市場,對成本相當敏感。因此,在企業初創期,內部行政成本節約的家族企業是合理的、具有效率的企業組織形式。
家族企業有其組織形式上的優越性,但也有天然的脆弱性。由于在企業內部分為壁壘森嚴的“圈內人”和“圈外人”兩個世界,家族外的優秀人才不能也不愿為企業所用,這就使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完全依賴家族內部的人才資源。在“家長制”的浙江民營企業中,企業的發展完全依賴創業者本人的企業家才能。對于企業家才能,具體可以用以下六個緯度來描述:(1)機遇能力:通過不同手段來發現和培育市場機會;(2)關系能力:人與人之間或人與組織之間的互動關系,如建立合作和信任的氛圍、利用關系網絡接點、說服能力、溝通和人際技巧;(3)思維能力:反映在企業家個人身上的邏輯思維和概念構思能力,如決策技能、吸收和理解復雜信息、風險承擔和創新等等;(4)組織能力:組織不同內部和外部人力、物力、財務和技術資源的能力,包括團隊構建、員工領導、訓練和控制;(5)戰略能力:制定、評價和執行企業戰略的能力;(6)承諾能力:促使企業家將業務推向前進的能力。
由于浙江民營企業業主大部分是第一代創業者,受正規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其內在能力緯度結構存在明顯弱點,表現出來就是思維能力、戰略能力相對不足。在企業的初創期,浙江民營企業家的這些弱點暴露得還不明顯。隨著企業進一步發展。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企業的競爭和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對企業家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能力結構緯度本來就存在缺陷的浙江民營企業家的決策能力就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合一,浙江民營企業有著強烈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在浙江民營企業家能力緯度結構里,其機遇能力是比較突出的,這也是他們當初能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這種機遇能力反映在處事方式上就是敢于冒險。決策的日益復雜、能力結構的不完善、強烈的逐利動機、敢冒險的天性四股力量的作用,使得浙江民營企業家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增。嘉興在這次風潮中有幾十家民營企業倒閉。據筆者了解,這些企業倒閉原因基本類似,絕大部分是由于企業主自身的投資決策失誤造成的,外界經濟環境的惡化只不過是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在這次風潮中,家族制企業決策機制的個人性、隨意性的危害充分顯露了出來。
2浙江民營企業的委托代理困局
對家族企業組織形式的弊端。浙江民營企業的企業主并非沒有認識,也有尋找新的更合理的的企業形式的愿望。據對溫州樂清民營企業的一項調查,有71%的企業主贊成“家族所有+非家族管理”,僅有18%的企業主贊成“家族所有+家族管理”,11%的企業主選擇其他。
如果市場上存在比企業主本人更適合經營其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就存在一種制度帕累托改進可能。通過這種改進能更有效地配置資源,使得社會、企業主、經理人都得益,無人受損。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說明問題。對企業主來說,促使其將管理權讓渡出去的前提是能增加總的收益。職業經理人能實現的利潤率必須大于其本人管理企業的資本利潤率。對職業經理人來說,進入企業的條件為工資矽“應高于其在次優崗位的工資。如果用||表示引進經理人后實現的利潤率,用K表示企業的資本量,用w表示業主本人企業家才能應得到的工資。此式的經濟意義是,如果職業經理人在次優崗位上工作、企業主自己管理企業,兩者創造的價值之和小于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新增的利潤,這就意味著企業主和職業經理人都存在著從這項制度改進中得利的可能性。
且先不考慮我國現在還沒有一個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市場,即使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容易得到,由于委托代理關系必然存在的問題,也使得浙江的民營家族企業不愿轉變治理結構。委托代理關系,極易出現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經理人的績效K(||—||)難以精確測度,導致對經理人激勵不足。經理人的績效不能精確測量緣于||的難于確定,當企業主將經營權交給職業經理人時,||事實上只能是一估計值。因為企業主此時已不再親自經營企業,||只能依據過去的經驗估計。當企業的利潤率發生變化時,企業主也就難于確定是由于經理人才能還是隨機變量(如市場變化、政策變化等)引起的。在這種情況下,就存在一種對經理人激勵不足的傾向。當利潤增加時,企業主更可能歸功于隨機因素;利潤減少時,企業主更可能歸罪于經理人。激勵不足,經理人要么選擇離開,要么選擇降低努力程度,最后都會造成委托代理關系的失敗。
(2)經營權對所有權的“侵占”和“挾持”。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以后,相對企業主,經理人成了信息優勢的一方。利用信息優勢,經理人就可能以損害企業主的利益為代價來增加自己的收益。對企業來說,技術秘密、客戶關系、渠道、公共關系等無形資產是寶貴的資源。而這些資源一般是隨著經營權的轉移而轉移的,在取得經營權后,經理人完全有可能利用這些資源來“挾持”企業主,從而損害企業主的利益。企業主在意識到這種風險后,就更無意愿轉變家族制的治理結構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家族制的治理結構。使得浙江民營企業的發展嚴重依賴企業主本人的企業家才能。而第一代企業主的能力結構又存在一些先天的薄弱環節,這些能力上的不足在外界經濟環境惡化時對企業而言往往是致命的。浙江民營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外部優秀人才的重要,但委托代理的困局又使得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很難為其所用。浙江民營企業面臨的這兩個困局是此次倒閉潮最深刻的內在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