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
日前,國內某大學與微軟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合作協議,參與了微軟校園軟件正版化計劃,并發出《關于使用微軟校園正版桌面軟件的通知》,指令校內的任何計算機和每位教職工均可安裝微軟Windows Vista和Office2007軟件。此舉引起了國產軟件支持者的關注,擔憂它可能開啟微軟軟件一統中國高校天下的進程。
自教育部大力推進以Linux為代表的開源軟件的培訓教育以來,尤其是2008年10月“黑屏”事件發生后,國內高校中采用Linux操作系統和國產office正版軟件的數量日益增多。但遺憾的是,該《通知》對此視而不見,對國產軟件在正版化中的貢獻不予肯定和支持,只要求采用微軟軟件來實施正版化。
應當指出,鑒于信息安全、文檔格式標準等考慮,該協議所涉及的Windows Vista和office 2007均不允許進人我國政府采購。Windowss Vista推出后市場接受程度很差,但微軟卻決定不再支持Windows XP,要強迫用戶升級到Vista。對此,俄國、歐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國家都決定努力發展自主操作系統,我國的“核高基”重大專項也確立了發展自主操作系統的目標。此外,在文檔格式標準方面,Office 2007所采用的OOXML與我國的國家標準UOF有沖突,我國代表曾在國際標準組織(ISO)中兩次投票予以反對。顯然,在高校中引入并確定這兩個軟件的唯一性,是與國家的發展目標沖突的,該校就這些軟件與微軟簽署長達三年的協議,將使國家重大專項發展出來的自主操作系統和Office軟件在該校難以立足,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也不利于我國軟件業的自主發展。
在Pc硬件市場也是同樣的道理,國外發達國家在lT硬件領域占據著絕對的強勢地位,但我們是否就應該承認了他們的唯一性,甚至斷絕了發展自有IT核心技術的道路?答案是否定的。這里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盡管Intel和AMD在處理器領域大行其道,但龍芯等國產CPU依然憑借自己的力量吸引著國內電腦愛好者的關注。或許國產CPU在技術、市場等多方面暫時無法與前兩者相抗衡,但對于中國人來說,它卻擁有著不同凡響的價值和意義。
最近,國家出臺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強調以應用帶發展,落實內需拉動。推進軟件正版化也是拉動內需。前幾年,微軟曾與該校談判,要求每個學生為正版Windows和Office付500元,這樣算來,光是中國高校的軟件正版化市場就超過了100億元。這次微軟降低要價,是以犧牲暫時利益換取壟斷市場的長遠利益,試想,如果國產軟件被扼殺了,今后我們哪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假如中國的軟件正版化都采取該校的做法,那么正版化的內需市場將不能拉動國產軟件而只能拉動進口軟件了。這里,我們并不是要求只買國產軟件,不過,我們也不能只買進口軟件,將“軟件正版化”搞成“軟件進口化”。當前,為了擴內需,保增長,盡量采用價廉物美的國產軟件來實行正版化也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