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輝
摘要:結合衛校以各種形式開展校園集體舞的探索、實踐和經驗,闡述了在衛校開展校園集體舞的思路、措施、效果和意義。
關鍵詞:衛校;校園;集體舞
在衛校開展校園集體舞教學的必要性
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號召的需要2007年4月正式發布施行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胡錦濤總書記要求
各有關方面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2006年12月23日第一次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宣布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要求各級學校教育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讓“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深入人心。2007年9月1日起,教育部決定在全國中小學校全面推廣《第一套全國中小學校園集體舞》。
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要求在中等職業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通過廣泛開展校園集體舞活動,把藝術、教育和體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開朗、樂觀的個性,培養他們健美的身體形態,發展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韻律感,使其在人際交往和日常活動中舉止大方,體現出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這對學生將來的就業會有很大的幫助。
衛校生源特點的需要首先,衛校生源中學生性別比例懸殊。如我校最近幾年招生中,女生與男生比例接近10∶1,而且,女生比男生更喜歡集體舞蹈。筆者在本校2008級新生調查中,有83.05%的女生喜歡校園集體舞。其次,學生的年齡特點。衛校絕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生,年齡在15~20歲之間,充滿青春活力,是一生中塑造形體、增強體質最關鍵的時期,他們更喜歡符合這年齡心身特點的青春集體舞。再次,近年來衛校生源的整體素質下降,如厭學、退學、網癮、早戀等現象時有發生,有必要尋找一個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切入點,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充沛的精力得以釋放,穩定學生情緒。校園集體舞蹈就是最佳的選擇。
衛校專業特點的需要衛校的各個專業都與醫學、與健康有關,作為將來要從事健康行業的衛校學生,必須有很強的健康意識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尤其是護理專業的學生,還需要較好的形體行為和儀表舉止。同時,學校有義務讓學生在校期間學會掌握一些大眾化的健身方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簡單易學、動感活力、協調有趣的校園集體舞蹈正好滿足了這些需求。
現行衛校體育教育現狀的需要首先,隨著衛校的逐年擴招,學生人數增多,校園體育設施建設明顯滯后。其次,體育教材、教學的內容過于單一。再次,就是課外體育活動不能引起學生興趣,如廣播體操的陳舊乏味,各種球類對女生缺乏吸引力等等。而集體舞的練習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和很多設備,加之有伴奏音樂,對學生尤其是女生的吸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衛校應根據專業等特點進行深入廣泛的體育課程改革,融合《第一套全國中小學校園集體舞》、拉拉操、健美操、街舞等表現形式,設計一套或多套符合衛校學生性別、年齡特點的校園集體健身舞,在體育教學以及課外體育活動中開展和推廣。
衛校開展校園集體舞教學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衛校開展校園集體舞教學完全有必要,其可行性表現在以下幾點:
學校教職工的力量每所衛校均有體育教師、藝術教師以及有健身舞特長愛好的教師,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特長,在自己的學校開展校園集體健身舞的教學是有可能的。這樣,教師既對學校學生貢獻了自身價值,也愉悅了身心,又防止職業倦怠。
學生的力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衛校學生性別、年齡的特點,學生對集體健身舞有強烈的興趣,一部分學生在中小學就練習跳舞,有一定的舞蹈基礎,為校園集體健身舞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創新性。
校園集體舞自身的魅力集體舞充滿青春活力,感染力極強,對于衛校學生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由于訓練集體舞不需要設備器材,只需要音樂,而衛校均有現成的廣播和運動場,因此它又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大眾健身活動。
衛校開展校園集體舞教學的思路與措施
結合我校多年來以各種形式開展的校園集體舞實踐,筆者認為在衛校開展校園集體舞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領導組織管理由于校園集體舞是一項全校性的學生活動,必須要有校領導的統一領導,提供必要的條件如校內政策、時間等。具體工作由相應部門和教師組織實施開展。
負責部門以及人員聯合學生科、校團委、體育組等部門,成立教師教練隊和學生教練隊。教師教練隊負責音樂選擇、動作套路編排、培訓學生教練隊以及新生入學訓練等工作。學生教練熟練掌握后負責各個班級學生的訓練。每個班級由2~3位學生教練負責,每位教師負責3~4個班級。第一屆學生教練隊由教師教練培訓,下一屆的學生教練隊可以由前一屆的學生教練進行培訓,一屆傳承一屆,教師教練只進行監督指導即可。
集體舞的材料選擇主要包括動作、音樂、隊形。要融合拉拉操、健美操、街舞等表現形式,盡量選擇有節奏感、韻律感、感染力強、速度快慢適中,健康向上的音樂。動作的編排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簡單易學、協調優美又充滿樂趣。選擇10首或更多的樂曲,每首樂曲2~4分鐘,編排相應的動作套路和隊形變化,構建校園集體舞的材料庫。
集體舞的教學訓練在每年的新生集訓、每周規定時間的課外活動以及體育課堂中均可開展校園集體舞的訓練工作。關鍵是新生入學集訓時的訓練,分解動作由學生教練在任意選擇的空地教學,教師進行監督指導,同時要求班主任協助維持秩序。然后,通過學校廣播放音樂進行配樂練習,或在較大的運動場進行集體配樂練習。有了新生集訓的基礎,到以后每周規定時間的課外活動以及體育課堂中訓練就顯得容易多了,只要領導重視,教師教練
隊堅持,集體舞就可以在校園中廣泛開展。
衛校開展校園集體舞教學的效果與意義
我校多年來以各種形式開展的校園集體舞教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校學生的文藝素養得到提高,組織參加市級大型團體操比賽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許多學生培養了特長,參加工作后成為工作單位的文娛骨干等。其意義主要體現在:(1)有利于提高辦學水平,突出學校辦學特色。(2)有利于穩定新生的情緒,增強新生留校讀書的興趣和信心。(3)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通過老生帶新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實踐能力。(5)活躍校園氛圍,有利于校園文化建設,擴大學校的影響力。(6)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資源。
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校園集體舞的教學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仍需要各方努力,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充分發揮校園集體舞的作用,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吳仁禮.淺談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的系統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7).
[2]孫鴻明.如何激發中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2).
[3]郭玉軍,劉志哲,等.實行職業實用性體育是中等衛校體育改革的切入點[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7).
[4]楊旭.關于體育學習方式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9).
作者簡介:
彭輝(1971—),女,廣西玉林人,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預防醫學講師,從事預防醫學及其相關科目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