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帥

巨大的資金壓力讓人們不得不擔心這腳油門之后,會是數次的急剎車。
5月24日,李華在京郊的大覺寺怡然自得地喝茶,現在的他仍在享受難得的年假。在郊外度假的這一周,他不僅關掉了手機,而且對電視和報紙也不再熱衷,幾近與世隔絕。
這與他前兩年的生活大相徑庭。李華在京城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從事IPO的法律服務工作。這曾是大牛市里最熱門的職業之一,當時大量新股登陸A股,李華一年里有200多天在外出差,是個地地道道的空中飛人。錢包是鼓了,不過李華的小兒子不樂意了,李華也為沒時間陪伴家人而心生愧疚。
事過境遷,去年9月份A股IPO暫停以來,全球市場仍在大熊市的漩渦里難以自拔,一枝獨秀的A股也許久沒有重啟IPO的動靜,賦閑了大半年的李華決定徹底給自己放個假,帶著全家老小享受享受田園生活。
就在他結束假期的5月24日當晚,李華漫不經心地開機,一溜跳出來的數條短信著實讓他吃了一驚:“IPO重啟,回來干活!”相似的短信內容來自于老板和同行們。李華知道,他的假期真的結束了。
一只靴子落地
5月22日,周五,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截至今年6月5日。征求意見結束并正式發布后,就會安排新股發行。
這條消息的公開足以解釋5月20日和21日A股市場的持續下跌。5月21日,也即是消息公布的前一天,滬深300指數的跌幅達到2.23%,當日各種市場利空的消息風傳,其中就包括了IPO的重啟。直至第二天,消息公布,這只靴子終于落了地。
李華有著多年的IPO法律服務工作經驗,一向自詡是這方面的行家。在他的預想里,這一次的IPO的重啟不會早于創業板的推出。
李華的失算幾乎代表了市場中絕大多數人的判斷,誰都沒有預料到這只靴子來得這么早。事實上,自從證監會確定自5 月1 日起正式實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市場普遍預期中小板將在大盤股IPO 之前啟動,七八月份上中小板,10 月份之后上IPO。
IPO的重啟對李華來說算是個喜訊。賦閑了大半年的李華,去年并沒拿到多少獎金。現在重新開工,在他看來,今年年底獎金是有望了。
讓他欣慰的還有,此次與IPO重啟相伴而來的,是新股發行體制的改革。他從中看到了“打新股”的希望。
此次推出的四項改革措施里有兩條頗受李華等中小投資者的關注,其一是網下網上申購參與對象分開;其二是對網上單個申購賬戶設定上限。這一變革被輿論指稱為,“有利于提高中小投資者獲取新股發行的市場份額,體現證券市場向中小投資者利益傾斜”。這對于很難從“打新股”里嘗到甜頭的中小投資者來說,無疑增添了不少想象的空間。
美中不足的是,他不得不擔心他賬戶里的股票會不會被IPO的重啟沖得七零八落。今年上半年,李華在股市大漲里小賺一把,至今仍未清倉。IPO的重啟無疑是枚重磅炸彈,讓他有點措手不及。事實上,和李華一樣在上半年股市的快速上漲中收益頗豐的同道之人們,更關注這次的IPO重啟是否將扮演“資金抽水機”的作用。
統計顯示,去年4月至9月期間,共有32家擬上市公司通過證監會審核等待上市,擬發行股本總計超過143億股,此外還有超過300家企業已遞交IPO申請,排隊等待過會。尤其光大證券、中國建筑等大盤股陸續上市的預期,這對資金的需求絕對不是個小數目。正如坊內流轉的一句話“連漲數月的A股現在需要一個掉頭向下的理由”,那么現在,李華擔心IPO的重啟也許就是這個被空頭等待已久的理由。
踩油門,還是踩剎車?
無論是空頭還是多頭,IPO的重啟都是足夠的表演理由。
對空頭來說,IPO重啟不可避免地帶來資金的壓力,尤其下半年“大小非”解禁的壓力,A股市場的上漲趨勢到此戛然而止也并不難理解。而對多頭來說,IPO的重啟顯示了管理層對市場相對樂觀的態度,畢竟牛市里才是IPO熱鬧的時候。
IPO重啟究竟是A股的油門還是急剎車?這樣的難題在5月25日,IPO重啟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難倒了不少機構和中小投資者。
當天,市場的表演耐人尋味。早盤市場大幅跳水讓不少套利盤倉皇出逃,更使得不少中小投資者著急斬倉。這個上午,李華找著開會中間的一個空,匆匆跑到工位上賣出了不少股票,幾乎占到他的倉位的三分之一。
很快,他就不得不為這個決定而后悔。當日午后權重股拉升之下市場快速反彈,全天走出一個大的V字型,滬深300指數的震幅達到3.22%。多空雙方的激烈廝殺看得李華心驚肉跳。
接下來的數個交易日,市場基本延續了上漲的勢頭。尤其是6月1日,端午小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市場在金融股等權重股的帶領下快速走高,創下了新年以來股指的新高,滬深300指數上摸2864.47點,單日漲幅達到3.57%。被樂觀的投資者們認為是“紅六月”即將來臨的先兆。
這也許應驗了所謂的“IPO重啟”規律。統計A股歷史上歷次IPO暫停和重啟后的股市表現來看,大致規律是:IPO重啟前,市場基本以下跌為主;而IPO重啟實現后,市場則基本呈現出企穩回升的走勢。這一次或許也不例外。
從歷史經驗來看,證監會對IPO 項目審批、放行的節奏,幾乎完全跟著股票市場的表現走。2006年6月 至2007年11月,股市迎來千載難逢大牛市,而此間正是大批企業集中登陸A股的黃金時段,包括“大家伙”工商銀行以及中石油等等。數據統計顯示,2006 年融資額1339 億,2007年融資額4780 億。
而新股發行的暫停則正好相反,2005 年5 月25 日至2006 年6 月4 日期間,新股IPO 暫停時間跨度最長,達12個月之久;最近一次新股IPO 發行暫停,即自2008 年9 月16 日華昌化工新股IPO 發行后至今,A 股市場新股IPO 發行暫停累計時間跨度為8個月,在A 股市場新股IPO 發行暫停時間跨度里排第二位。
這兩個時段都曾給無數A股投資者以切膚之痛。前者是上一輪大熊市的收尾,上證指數一度跌至998點的低谷,此后數年,這一低點從未被打破。后者則是全球金融危機,乃至全球經濟危機肆虐,A股從6000多點的高位一泄而下,探底至1600點,無一個股不受波及,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中小股民的資產都縮水嚴重。
在市場回暖時IPO開閘,市場走熊時IPO停開,這樣的“暗規則”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表示,目前的市場回暖實實在在,A股的長期上漲值得期待。
助力經濟復蘇
事情還不僅僅如此。這一次IPO重啟具有不同以往的國際和國內背景,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經濟的恢復需要良好的資源配置的配合,而IPO的重啟無疑是實現資源配置的重要環節。
現已是6月初夏,國內經濟仍是乍暖還寒。姑且不論今年以來的宏觀經濟數據的超預期是否只是自我安慰的數字游戲,僅僅是樓市的回暖和車市的繁榮都足以讓國人甚至老外們驚嘆。
幾乎只是一轉身的工夫,國內市場迅速從流動性緊縮走向了流動性寬松。經濟刺激政策的縱深推進以及信貸的增長,都是促成A股市場快速上漲的重要因素。
高漲的股票價格在讓包括李華在內中小投資者欣喜的同時,樓市的漲價也讓不少自住需求者望塵莫及。在處處難尋價值洼地的此時,在樓市不得不在通脹預期下成為難得的保值增值的工具并且再次開始漲價的此時,國內的流動性需要出口。IPO的重啟或將成為這個出口之一。
尤其,IPO的重啟將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融資和資源配置是股票市場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市場不斷保持活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多次為上市公司IPO服務的經驗告訴李華,IPO關停之后,長久的等待會讓好企業與A股擦肩而過。在數次關停IPO的時期里,不少企業就不得不尋求到海外市場或港股融資。這對于仍在發展中的A股市場和A股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重啟IPO從本質上說,是市場保持其固有功能的事件,對市場本身的運行趨勢并不會產生逆向作用。甚至從長期來看,將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從這一層面上講,IPO重啟對市場的呵護大于沖擊,這一點從近期市場的上漲也可見端倪。”有不愿具名的市場人士表示。
短期壓力不容忽視
對李華來說,融資功能的恢復,還是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這些其實還是遙遠的話題,他更關心的是, IPO重啟刺激A股的這腳油門能踩多遠。
毫無疑問,現在仍然是異常敏感的時候。在這一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高級餐廳座無虛席,百貨商場人來人往;在那一端,外貿導向的廠家紛紛倒閉,不少中小企業在經濟危機的夾縫里謀求生路,甚至失業人數仍在增加。
即便新股發行并不必然導致中長期市場的下跌,但巨大的資金壓力讓李華不得不擔心這腳油門之后,會是數次的急剎車。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年初至今,A股市場的繁榮和實體經濟的回暖不相匹配。2009年開年啟動的上漲曲線,以及各路資金的熙熙攘攘,讓A股成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里最火熱,最有“搞頭”的市場。而在大多數的觀點里,國內經濟的恢復仍需時日。A股市場對經濟的提前反應似乎已經過頭,這讓大多數投資者對下半年市場的信心不足。
東方證券在近期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從長期來看,影響市場趨勢的因素更多的來自于基本面而非供求關系,重啟IPO 不會抵消基本面向好的積極因素。但短期內, IPO 的重啟可能令原本就積蓄了較大調整壓力的市場加速其調整進程。在此敏感時期和敏感點位,IPO 的重啟可能會打破短期供需平衡,加劇投資者心理波動,加速中短期調整的進程。
與市場層面的短期調整相比,市場關于管理層意圖的猜測更受關注。“在這個敏感的時點重啟IPO 或許反映了管理層抑制市場投機、避免風險積聚的態度。為刺激經濟增長而不得不持續寬松的流動性可能會引起市場的過度投機,造成市場大起大落。而在管理層面顯然更樂于看到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我們不排除后市會因此而猶豫,不過目前適度的調整可能是將來市場健康發展必需的陣痛。”有長期關注市場及政策面的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