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過去一兩年里,網絡視頻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社會和他人的認知。越來越多的都市人選擇了宅男宅女的生活,因為網絡給予了他們足夠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部視頻的出現對這股社會潮流至關重要,它并不是新聞事件的現場記錄,而是帶有藝術創作成分的視頻剪輯。它開啟了普羅大眾在影像領域的自主發言權和自我表達的熱情。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無愧于新民周刊組織評選的“最有影響力的視頻”,這部誕生于2005年12月31日的20分鐘短片在當時紅遍大江南北,并開拓了兩大領域內的創造性意義:第一,胡戈第一個較為成功地用視覺語言表達了戲仿和反諷的藝術,他代表公眾表達了大家在當時的普遍想法。藝術并不是成名者所能壟斷的,每個人都能創造;第二,這段視頻催生了國內視頻網站的蓬勃發展,2006年被稱為中國視頻網站元年,一大批的網絡原創視頻制作者成為支撐起這個市場的最有力武器。
胡戈成名時
從王朔到周星馳,再到“分家在十月”(即“大史記2”),經過了20多年的演化,戲仿和反諷已經成為大眾話語的基本修辭。胡戈和《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是視頻領域的最新發展:2005年12月18日,一個很少看國產電影的年輕人被賀歲大片《無極》鋪天蓋地的廣告“忽悠”進了電影院。12月31日《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制作完畢,在朋友堆里晃了一圈后被人上傳公共論壇,然后成了2006年初互聯網上最知名最重要的娛樂段子。
一個天才青年對一部失敗的影片進行了“翻修”,導演折騰了3.5億都沒有講清楚的故事,由“饅頭血案”說了個明明白白,胡戈賦予了《無極》新的靈魂。現在想想,如果沒有2006年2月11日陳凱歌在出席柏林電影節途中的那句“人不能無恥到這樣的地步”,胡戈最多也只是網絡世界里曾經的著名人士之一,沒幾天就會被人們拋到九霄云外。但陳凱歌在德國的“驚人一語”,導致了一場全民“饅頭戰”。名人,無名人,所有的人在各處發表著自己對此事的褒貶,同時大家也都有意無意地延長了胡戈的“名人效應”。
從表面上看,雙方最直接的交鋒是“侵權”。從法律角度來看,《著作權法》允許適當或者少量地引用他人作品,《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是否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疇應該由司法機關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有意思的是,后來陳凱歌和電影公司都沒有告胡戈。

而且這壓根不是法律的事。正如著名學者許紀霖所說,“文化比法律更有尊嚴,我們要捍衛文化的自主性”,胡戈最重要的意義是對權威和壟斷的挑戰。通常來說,電影一經推出,任何人任何時候可以用任何方式對它做出不同的理解。但有人總愛用盡各種行政的或者市場的手段來壟斷大眾對這個產品的評判權力,于是從平民百姓到文化精英,不約而同地站出來支持胡戈,挑戰文藝上的專橫霸道。
網民有時很霸道,但霸道背后還是弱勢的體現,因為誰都可以不理他們。胡戈勝在對語言的駕馭和處理能力遠遠超過了“《無極》官方”,代表了大眾“高明的心聲”。如果胡戈從創意到制作都略微遜色一點的話,《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還會引發那么高的支持度嗎?
有人認可這是網絡時代的新式文化批評方式,但也有人評價它“已經超出了正常發表評論和意見的范圍,把本屬于別人的知識產權拿過來任意地篡改,是任意糟蹋的一種做法”。如果說的不是胡戈,而是此后網絡上蜂擁出現的很多所謂原創視頻的話,這個評價可謂恰如其分。我們應該慶幸,胡戈為中國原創網絡視頻樹立了一個標桿,尤其是在它還沒有成形的時候。
胡戈成名后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改變了胡戈的生活。2008年12月23日夜間,胡戈和周刊記者聊起了這三年的生活狀態,“我個人對視頻和影視方面一直有興趣,這個片子的成功讓我迅速進入到這個原創視頻行業”。他連續制作了4部視頻作品,有完全“天馬行空”的原創視頻短片,也有和成名之作相類似的戲仿作品,比如最新的模仿“新聞聯播”形式的《XX小區XX群租房整點新聞》。
但是這些視頻問世后,反響和當初已經不可比擬,在網絡上也沒激起太多的漣漪,“從大家的反應來看,《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因為鬧出了新聞事件,討論比較多,但這些討論并不完全是針對視頻本身的。我后來制作的片子并不是圍繞某個新聞事件進行的,是比較單純的創作作品。現在網絡視頻并沒有形成產業,不像電影一出就會有各種媒體進行報道,網絡視頻不過就是在相關的視頻網站上生存。”胡戈的心態一如當年被挖掘出來時的那般淡然。
當年那一場大眾論戰,給胡戈帶來的最大好處是組織拍攝網絡短片時比較容易拉到贊助。當時就有商家找上門來請他拍片,有電視臺在他被“炒”得最熱的時候找他當嘉賓主持(胡戈拒絕了),著名視頻網站“六間房”立刻成為了他的主贊助商(為他此后的每部作品提供了制作經費),百事可樂公司和房地產企業等還參與了他2007年的作品《007大戰豬肉王子》,這部作品的制作經費達到了四五十萬。“我都是先拿到錢再拍片的,拍完也不賣錢。”胡戈說。
2008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也影響到了胡戈,“不僅是我,所有做原創視頻的可能都找不到贊助了,還是因為網絡視頻這行沒有形成氣候吧。”胡戈說,像他這樣從事原創視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有成立私人工作室的,也有廣告公司出面組織的拍攝,反正都是靠廣告支撐著的。現在的問題是廣告主們更愿意在網絡視頻網站(如土豆網和優酷網)上投放整體廣告,而不太愿意對單個視頻作品投放廣告,胡戈也很清楚問題的根源,“網絡視頻還很雜很亂,而且數量多得驚人,企業無法判斷哪個視頻能紅,他們也沒有贊助電視劇的那種熱情。”
胡戈坦言自己的出發點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我喜歡熱鬧的,胡思亂想的,離生活很遠的,帶點科幻的。”但他最新的作品《XX小區XX群租房整點新聞》又回到了當初戲仿權威和諷刺嚴肅的道路上,“這是偶一為之的,并不是說我在創作方向上有了改變。”
這幾年胡戈已經告別了當初成名時賣音像器材為生的生活,以拍攝原創視頻為生。他的夢想是進入電影圈。他認識了幾個拍電影的朋友,也逐漸了解中國電影業的現狀,“在中國拍電影要想掙錢,要么投非常多的錢拍一部當年影響力最大的電影,要么投非常小的錢拍一部保本的小制作,中等投資的電影基本都是虧的。我現在沒有任何選擇,等著機會。”年輕人要想在電影圈混出名來,要么不停地寫劇本,要么從劇組的最底層干起,胡戈選擇的是等待,“我做事情基本都是在有眉目之后再做。我頭腦里有一些故事的構思,但不會主動寫劇本,是無用功吧。沒有機會的時候,寫了也沒用。”
胡戈成名的時候,剛剛成立10個月的美國Youtube還在打知名度,中國的土豆網還擺弄著“播客”的頭銜,優酷網要到一年后才出現。《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出現之初,人們更多的是通過下載到電腦硬盤來欣賞和傳播的,此后視頻網站一度成為中文互聯網上風險投資商們的最愛,他們給原創視頻作者們提供了空間和土壤,很多出色的視頻作者們也給這些網站帶來了強大的流量和廣告效應。于是,中國的視頻網站們從2006年的“春秋戰國”走到了2008年的“寡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