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晨雨
“讓就醫也成為一種享受”?!這句讓中國人很難想象的話,卻是沃德奉為至尊的經營理念。但這種享受真的能做到嗎?

回顧中國醫改24年的風雨,不難發現,在普羅大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呼聲中,也始終夾雜著高端人群“看病難”的抱怨聲。
許多企業老板曾一度“熱衷”公立三甲醫院開辟的特需病房,但現實狀況與理想中的就醫環境還是差距好幾重。一位資深護士向記者披露了其中的“玄機”:滬上各大醫院雖集結了大量優秀醫療人才,但是很多特需病房并不單獨配備CT、MR等醫療設備,不少醫療服務根本無法因“需”而“特”,因此滿足不了高端人群越來越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不久前,記者走訪了坐落于上海浦東陸家嘴商圈鬧中取靜處的高端綜合門診中心——上海沃德醫療中心,采訪了從美國遠道而來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米歇爾·瑞金(MitchellT.Rabkin)。作為這家融合了美國最頂尖私家醫療服務的醫療中心的首席顧問,米歇爾·瑞金對未來在上海五星級醫療服務機構的概念將像五星級酒店那般深入人心充滿信心,“我相信這種新型的醫療服務一定會讓中國人受益”。
就醫?享受!
“讓就醫也成為一種享受”?!這句讓中國人很難想象的話,卻是沃德奉為至尊的經營理念。但這種享受真的能做到嗎?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觀光”了新開張的沃德,發現其高科技和人性化確實不同凡響。
一體化手術室分外奪人眼球: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只要對著耳麥輕吐口令,就可以控制手術室內多種設備;只需手指輕按觸屏,就可即時呈現病人資料及病理結果,還可實時連線美國哈佛醫學院的臨床專家,讓他們即使隔著太平洋也能遙控指揮整臺手術,而病人的家屬則可以坐在手術室外的家屬觀察室,通過投影儀收看手術室的一切動態,必要時,還可以與手術室內的醫生通話。領先世界的遠程視頻技術,完全突破了時間與地域的界限,讓國內外專家“零距離”會診成為了現實。沃德人性化的一體化診療服務不僅于此,還著眼于諸多細節之處:患者再也不用難為情地端著需要化驗的排泄物滿醫院跑,一切程序都可在私人衛生間內完成,患者只需將裝有化驗樣品的試管放進衛生間設置的特殊窗口內,沃德的化驗人員在窗口的另一端就能很方便取出化驗樣品,然后將樣品通過氣動傳輸裝置送至檢驗科進行化驗,一切干干凈凈,簡簡單單。
凡是家長都有經驗,帶孩子去醫院是件十分頭疼的事情,因為既要要幫助孩子克服就診的恐懼心理,還要幫助醫生安撫好哭鬧的孩子,結果往往是身心俱疲。沃德醫療中心獨具匠心的兒童牙診室,引進了一套最新的牙科檢查儀器,孩子們在就診的過程中可以對著液晶屏一邊打游戲或收看喜歡的動畫片,一邊接受治療,整個治療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孩子高興,家長也輕松,可謂“一舉兩得”。更讓記者耳目一新的是,沃德的兒科不僅設置了堆滿各式各樣玩具的兒童游戲室,而且游戲室門口還有小小“水族館”,讓大人孩子都忍不住駐足觀賞。
透明化醫療
一位腫瘤專家曾頗為無奈地向記者坦言,大多癌癥患者家屬不希望醫生向患者本人透露病情,“他們認為,向患者宣布癌癥病情,仿佛是在宣判死刑。”這就造成了一種怪相:癌癥醫生自己都時常“談癌色變”。米歇爾·瑞金教授說,多年前,這種情況在美國的醫學界也相當常見,但如今美國醫生已愈發意識到,與其拖延告知病情的時間,不如在第一時間同病人攜手共同研究治療方案,“我認為醫生不應有這么多的顧慮,醫生和病人應該像朋友,互相尊重,保持高度透明化的治療,善意的隱瞞往往會適得其反。”米歇爾·瑞金教授更提出新穎的醫患關系,“醫生應該給病人留出訴說病痛,抱怨命運的時間,即使醫生已經能夠明確地診斷病情。這其實也是治療的一部分,這也是沃德醫生所秉持的行醫標準。”
中國醫改的博弈仍在繼續,更合情、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許,嶄新的沃德將提供一些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