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樂韻
白領解決午餐的主要方式是到員工食堂就餐(39%),與同事到附近餐館拼餐的占20.4%,也有17.4%的人自己帶飯,選擇叫外賣的人數最少,只占16.1%。

開源節流,兼求環保
2008年第四季度,“開源節流”成為眾多公司企業的會議關鍵詞。向來以加班出差著稱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一方面積極尋求市場機會,一方面陸續推出節流政策。
為了減少辦公室空間、縮減出差開支以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英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最近正在實驗新的開會方法——在索尼為PS3開發的3D在線社區《PS Home》中開虛擬會議。
這一項目是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Nipan Maniar教授和Manish Malik教授負責開發的,受英國管理咨詢公司Advanced Workplace Associates的委托,探究如何使大公司通過使用虛擬世界來節約成本,同時又保護環境。
目前,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微軟和美林證券都已經開始嘗試這套軟件。Advanced Workplace Associates的執行董事安德魯·茂森(Andrew Mawson)認為:“現在視頻會議已經出現,但是使用更加真實、更有學習氛圍的虛擬世界開會也許將成為克服地理距離的新手段。”
正值年關盤點的高峰季,記者的幾個在四大會計所工作的朋友,不是遠在新疆出差,就是流轉在各個城市的倉庫里做統計,連打個電話都是好不容易忙里偷閑。說起金融危機對他們的影響,最常聽到的就是取消加班、盡量減少出差。至于是否愿意以個人名義說說自己的感受,他們馬上又變得諱莫如深、言辭謹慎,因為最擔心遭遇裁員。一個在普華永道工作的朋友說,她所在的部門兩個月前取消了一次性紙杯供應,也算節省行政開支的一部分;還有一個朋友建議,“你可以去‘雁渡寒潭網看看”。
“雁渡寒潭”網是四大人常逛的論壇,前一陣壇子里比較熱門的話題是無薪休假,其中安永的做法被員工戲稱為“鐘點工潛規則”——“雖說鼓勵員工在6月底前‘自愿申請至少四周無薪假,但實際操作時,已經發現老板不停地用電話、電子郵件形式示意員工在無項目的情況下及時休假了。”更有人形容,按目前的形勢看,強制無薪休假時間沒有最長,只有更長。
網名叫“和諧”的網友還總結了公司應對經濟危機而采取其他政策:如(2008年)11月起實際禁止申請加班工時;控制行政成本,10月起內部規定管理層都只能坐經濟艙航班,住四星級酒店;合伙人主動降薪;取消特別獎金等。
相比之下,還有不少公司的節流體現在內部運營上。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營銷事業部的陳佳倩說,現在公司對項目的審批更加嚴格了,總體預算砍掉很多,對供應商要求更高,確保錢都花在刀刃上,而且辦公室打印都用雙面。“我們今年的年會上,抽獎獎品都是車載用品,基本都是公司不用出錢另外買的。陽光普照獎取消了。至于年終獎,沒有降薪,當然也不加薪。”
另外據第一太平戴維斯和仲量聯行提供的統計數據,去年第四季度上海寫字樓市場大幅下挫,呈現買方市場。雖然超甲級辦公樓的租金仍高于甲級辦公樓的整體平均水平,但其間的差距已從第三季度的人民幣2.5元縮至第四季度的1.6元。趁此機會,一些企業也考慮將辦公地點搬遷到寫字樓性價比更高的地方。受訪企業在選擇辦公室搬遷地時,28%的企業最熱衷陸家嘴地區,19%的企業青睞虹橋開發區,15%的企業喜歡淮海中路沿線。
自帶午餐也很香
去年10月,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五大城市的知名網絡曾聯合發起國內首次最大規模的“白領美食生活有獎調查”活動,了解白領的餐飲消費習慣,特別是經濟大勢對他們的餐飲預算影響。調查歷時一個月,網上線下共有4.6萬余人次參加調查。
最后統計數據顯示,整體上,85.7%的白領認為金融危機對自己用餐的選擇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白領解決午餐的主要方式是到員工食堂就餐(39%),與同事到附近餐館拼餐的占20.4%,也有17.4%的人自己帶飯,選擇叫外賣的人數最少,只占16.1%。另外,價格實惠成為當前白領午餐的最大需求。

林子超雖然沒覺得金融危機已經危到要自己節衣縮食的地步,卻發現還是家里帶去的飯吃得最實惠。林子超所在的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上海有限公司(FESCO上海)地處南京西路商業圈,恒隆廣場、梅龍鎮廣場等高級寫字樓林立,周圍不乏提供商務套餐的飲食店。以前到了午飯時間,他總是和同事結伴去附近的新昌路、吳江路等地方去吃飯,“點一個套餐起碼要十幾塊錢”,如果沒有時間外出,就撥電話叫外賣。
去年10月份時,公司添置了微波爐和電冰箱,林子超和一些同事馬上發現了自帶飯的好,不僅可以按照自己喜好搭配葷素,分量自我控制,每月還能省下一筆飯錢。林子超估算了一下,在外面用餐,按每頓15元算的話,一個月也要300多元錢。“除了在外租房不方便做飯或沒空自己下廚的同事,現在自家開伙食的同事都樂意自己帶午餐,大約占了60%。每天冰箱里都被各種飯盒塞得爆滿!”林子超注意到,自從公司擺了這兩件電器,辦公樓下便利店里的盒飯銷量明顯下降了許多。還有一個細節,“現在吃飯的時候大家會用廢棄的打印紙張墊在飯盒下,這樣可以節省餐巾紙,更加環保。”
自帶午餐多一份實惠,還增添了聚餐的樂趣。免去了餐飲店油煙的“熏陶”,同事圍坐在用餐室里享用著自己的美食,還能欣賞別人飯盒里的風景。網上甚至有網友想出新花樣:結伴帶飯很省很新鮮——一個公司的甲乙兩人搭檔,每天輪流燒帶兩人份的午飯,燒飯的次數減少了一半,又能天天吃到家常飯菜,更重要的是“吃別人家的,
總覺得香”!
今天你記賬了嗎
“1月13日,2008年賬面余額8368.15元。”從這一天開始,25歲的舒林(化名)加入了在線記賬的行列,想從2009年起理性花錢,好在年底回顧的時候“明白自己的錢是怎么沒的”。
以1月17日為例,舒林上下班花了4元交通費,給家里添了一臺458元的豆漿機,買衣服用去23.8元,信用卡還款500元,最后晚飯買菜花了14.5元。舒林算了一下,記賬的第一周收入1756.9元,各種支出1327.8元,用得心中有數。
軟件公司培訓師劉艷的“賬齡”相對長些。由于家里是老公管賬,之前劉艷對家里的經濟情況、每個月開銷了多少根本沒概念。去年7月份起,她覺得還是應該把家庭財政狀況梳理一下,于是在財客在線網上開設了自己的賬本。根據12月份的實時消費餅狀圖,劉艷一家花銷最多的項目是買衣服,將近3000元,另外超市購物、給父母的生活費、給女兒買玩具等各類支出的數額以及占當月總支出的比例都一目了然。在最后的總資產表中可以看到,她家12月份的總支出占了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劉艷說,自從有了網上賬本,“每個月花多了時,會比較心痛,后面會節制一點”。劉艷所在公司的女同事都有記賬的習慣,只不過大多是拿本子記,現在在她的影響下都改成了電子賬,“很多前同事也開始記了”,不亦樂乎。
“金融危機讓大家意識理財的重要性了!不能像以前那樣過糊涂賬的日子,必須記賬,好好規劃生活。”財客在線網的CEO田克山很看好記賬網的發展前景。2007年該網站的會員才5萬左右,可是到了2008年用戶一下子猛增到30萬,特別是下半年,平均每個月新增的會員在5萬到10萬之間。田克山介紹,他們的會員主要是25歲到35歲的都市白領,這群剛畢業、剛工作、剛結婚、剛買房、剛裝修、剛買車的人因為裁員、降薪、物價飛漲等各種原因倍感生活壓力,所以覺得非常有必要通過記賬來合理規劃自己的資金使用。
中國第一家記賬網創立于2006年,在田克山看來,2008年是中國在線記賬網的爆發年。記賬網中除了財客在線這類專注于在線記賬的軟件,還有一些以記賬為紐帶的社區交友網站,如錢包網、賬本網等,網友們通過晾曬自己的賬本,分享多掙錢、少花錢的故事,甚至還成立各種小組探討省錢竅門,如“幸福理財幫”、“上海記賬生活”等。經過記賬,月光族感嘆要自律消費行為,從不計劃用錢的人看到自己的賬面則忍不住吐吐舌頭——不記不知道,原來花錢這么厲害!
在金融危機中誕生的不景氣網與在線記賬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網站首頁幽默宣稱,等股市重返6000點,這個網站就自動關閉。論壇喊出“不景氣是一種時尚”的口號,鼓勵網友們樂觀應對。于是,各種省錢攻略出爐,如自己動手做早餐每月省150元,上班由打車改坐地鐵省400元,少吃零食不抽煙至少又省350元,光這三筆賬算下來,一對小夫妻就能省去近千元。
物資匱乏時期,家庭主婦往往有記賬的習慣,因為要想盡一切辦法將手中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能量;如今金融危機陰云未散,生活雖不像過去那么緊巴,卻也喚起了新一代人記賬的熱情,而且鼠標鍵盤取代了昔日的鋼筆硬面抄。
金融危機或多或少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而有些變化未嘗不是一種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