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
即使從當前來看,卸任總統小布什的外交施政也仍然不乏成績。
被稱為“跛腳鴨”總統的小布什正式卸任了。他在此前的告別講話中,對自己過去8年的執政進行了總結,肯定了自己的外交政績和良好意愿,同時也暗示自己的某些做法還可以調整,這被認為是指同反恐戰爭有關的政策。

從消極的方面看,布什對外政策留下了兩場戰爭和兩大核問題,這是布什在其總統史上揮之不去的陰影。但布什的亞太政策仍然可圈可點,尤其是中東防擴散政策取得了相當的成功,雖然這可能是歪打正著的。
布什外交的弊病,已被世界廣泛批判,本文不再贅述。其實我們看到,即使從當前來看,這位總統的外交施政也仍然不乏成績。
首推是其亞洲外交。毫無疑問,自布什總統于2001年上臺以來,美國同亞洲大國的關系取得了普遍改善。國土純粹在亞洲的大國有三個:中國、印度和日本。這三國的人口和經濟規模都在世界水平,政治、軍事與科技能力(潛力)也都名列世界前茅。
在對華關系上,布什在意識形態上對中國深懷成見,在上臺前就定位中國為美潛在戰略競爭者。布什政府上臺70天就碰上了中美撞機,進一步證實了他的如上判斷,因此也發出“美國將竭盡全力協防臺灣”的威脅。但鑒于“9·11”事件的發生,布什政府被迫調整國家安全政策的排序,將反恐、防擴散、地區穩定與新興大國崛起確定為其所需處理的四大安全要務。這樣,中國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威脅”地位降到了第四,這為兩國關系在最近7年的持續穩定爭取到了重要機會。
中美關系相對穩定的發展,是兩國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當然也是布什政府在“9·11”事件之后予以更多重視、積極維護的成果。雙方在反恐與防擴散問題上加強了合作,在維護中亞和南亞的穩定上具有共同利益,兩國合作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一再通過決議,對朝鮮和伊朗推進導彈與核計劃進行譴責并制裁。中美還就反對“臺獨”、進行經濟與金融合作、深化市場開放、保護知識產權、開展能源和環境協作等進行了對話,這些都可被認為是布什外交的亮點。
在對印關系上,近年來美印關系有迅速升溫的趨勢,突出表現在布什政府強勢推動美印民用核能合作,改善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交流,增進華盛頓與新德里之間的戰略互信。這些做法無疑引起美國內外的爭議。但從美國的利益來看,它付出這些代價的收獲是借此加強對崛起中的中國的牽制。雖然我國難以認同如此背景下的美印關系改善,但從美國的全球利益出發,美印戰略關系的提升卻是布什政府的外交資產。
而在對日關系上,同樣,在布什執政年代,美日關系十分堅固,雙方信任關系穩定。美日確立了雙方外長和防長的“2+2”對話機制,強化了同盟戰略對話。日本對美國的伊拉克戰爭給予了政治支持,還派遣了自衛隊前往戰后伊拉克維和。日本對美國駐軍的調整也給予了財政支持,使美軍在日本和亞太的前沿部署有了更多縱深層次上的彈性,維護了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威懾。雖然日本對美國與朝鮮核對話中顯示的妥協相當不滿,但還是以美日關系為重,進行了自我克制,因此從整體上反映了布什日本外交的成效。
其次,在防擴散方面,雖然布什政府為了改善同印度的關系而削弱了防擴散制度,而且美國以防擴散名義對伊拉克發動的先發制人戰爭并未被事實所支持,甚至這場戰爭還可能起了刺激朝鮮加速核武器發展的作用,但在中東地區,美國的軍事行動可能起到了一定威懾作用,在客觀上逆轉或減緩了該地區一些國家的核擴散進程。中東地區核擴散形勢的逆轉或緩和,對改善中國崛起后面臨的地區安全形勢有利,這無疑是布什對外政策所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