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幸生
打開網站,看到“周一上班盧浦南浦大橋擁堵”的文字,我看到了早晨的自己,擠在金屬盒子隊列里,像蝸牛一樣走走停停。約15分鐘可到報社的路,硬走了50分鐘。
“想當年”,中學畢業,班里一“家庭成分很好”的男同學,分配到上海水泥成品廠。廠里正生產越江隧道水泥管,為確保產品質量,首先要確保人的質量。隔兩年多,我第一次回上海探親,同學見面,說“管子打通了”,可以通汽車。便想去看新鮮,體會一下黃浦江水在頭頂上的感覺。回答不行,隧道屬“半軍用性質”,出入口有解放軍站崗,還要查驗通行證。我這個半生不熟的學生兼農民,只好望“洞”興嘆了。
80年代初回上海,那時節過隧道已無甚稀奇,自己第一次的“經過”原因和細節,都忘記了。后來“從有關方面了解到”,里面通風很不好,曾有中央領導同志視察,表了“空氣不行”那樣的“態”。不過,打浦橋隧道也算老貨了,沒啥辦法弄好。
過隧道人要坐在駕駛室里,我有次例外,那是往浦東搬場,靠朋友借來卡車,老家具擺得松松垮垮,我在車廂里扶著。管理人員也不說話,一擺手,我也就吃煙吃灰地,鉆進隧道“違規”過江了。
自己開車,一直喜歡走橋,那叫“見得天日”。為明年世博會,用了38年的打浦橋隧道要大修,從7月11日起封閉。分流的車子,許多開到了橋上。后半年的車子,想是難開的了。
一切寄希望于2010年的鮮花盛會了。打浦橋隧道將會南北雙向通車,旁邊,還多了一條西藏南路隧道,也是雙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