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面前有三種基本態度:白居易式、蒲松齡式和陶淵明式。
我來問大雪:
原以為經濟危機了,物價會跌下來一點,沒想到菜價一分不少,房價還可惡地反彈了。說起來我月入過萬了,但在上海生活,日子咋還蠻艱難呢?
大雪來回答:
大城市的生活問題古已有之。傳說白居易初到長安,拿著簡歷去見文壇大腕顧況。大腕一看他的名字就調侃:長安米價相當地貴啊,要在長安活下去不易耶。當下大批青年跑到大城市就業,跟白居易當年初入長安謀職,雖然隔了一千兩百個春秋,但其血壓可能只差一兩個毫汞。
一個有理想有文化的白領,要在中國一線城市扎根,一生需要掙多少錢?以四大都市中的上海為例:一套120平方米的小三房,按照上半年均價13714元,首付加組合貸款本息249萬元;車子就10萬元檔次,10年一換累計3部,每年養車費用1.5萬元,共計75萬元;根據《中國家庭育兒方式研究報告》,把一個孩子養大到6歲,每年花費2萬元,按此價算到22歲,支出44萬元;去掉育兒費用后,每月家庭開支2000元,按上海人平均壽命計算37萬元。這樣算下來共計405萬元,沒有旅游休閑項目,沒有人情往來費用,沒有醫療費用和意外支出,當然也沒有投資收益。以去稅月薪7500元計算,單人需要工作45年,雙人需要工作23年。夫妻兩人辛苦打拼,45歲以前白活了,如果再加第二套房,那就58歲以前白活了。這個發展中國家的房價,對四大都市的白領來說,確實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在泰山面前有三種基本態度。第一種白居易式,首先練好自己的本領,寫得出“野火燒不盡”,住在首都乃小事一樁;其次要有上進的精神,白居易初當公務員,月薪一萬六千錢,升為左拾遺兩萬五千錢,兼京兆戶曹漲到四五萬錢。第二種蒲松齡式,泰山爬不上了,那就爬東山吧,做大戶的家庭教師,也享有75歲的高壽。還有一種陶淵明式,寧肯餓死不為五斗米折腰。當然了,代表某一領域巔峰的陶淵明,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實在不是一個民族的驕傲。
財務雞湯郵箱:greatsnow@126.com(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