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卓
金融危機爆發,鋼鐵需求和價格一落千丈,很多民營企業減產、停產甚至倒閉。加上產能過剩和部分庫存壓力,企業資金鏈更加緊張。“目前這種形勢下,我們十分渴盼合適的投資人出現!”
“融資難,難于上青天!”
隨著金融危機邊際效應的愈漸深入,鋼鐵工業的潛在矛盾使得鋼鐵企業,尤其是民營鋼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困境之下,眾民營鋼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金融危機爆發,鋼鐵需求和價格一落千丈,效益下降,虧損擴大,很多民營企業減產、停產甚至倒閉。面對這種情況,一些投資人撤資在所難免,加上產能過剩和部分庫存壓力,企業資金鏈更加緊張,直接威脅到他們的生存發展。而目前市場環境又不穩定,吸引新的融資難上加難。”河北敬業集團(以下簡稱“敬業”)銷售部副部長張覺靈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憂慮地表示。
資金鏈危機
伴隨炎炎夏日的火熱來臨,不少民營企業家焦灼之下越發睡不著覺了。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雖然張覺靈強調“敬業”目前的狀況無論是資金鏈還是生產銷售相對來說都還比較樂觀,但談起融資問題,原本風趣幽默的他驟然之間停頓下來,連嘆兩聲。
“唉,不容易啊!”
“確實有人撤資。”
張覺靈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飽受煎熬的鋼鐵業正在經歷1998年以來最糟糕的局面:從去年8月份開始,國內鋼材市場一直低迷不振,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市場需求下降、鋼材出口受阻、鋼材產能快速釋放……而這一切糟糕的局面遭遇融資難問題,更是雪上加霜。一邊銷售收益不斷下降,虧損擴大,一邊又面臨投資人的無奈撤資,由此導致的最直接的嚴重后果——“資金鏈短缺”,讓眾多民營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工信部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1~2月,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151億元,為去年10月以來連續5個月出現虧損,500萬噸以上企業虧損面達50%。
幾年井噴式的增長后,中國鋼鐵業正面對一片慘不忍睹的業績。加上嚴重的產能過剩,無法短期內消化的庫存都開始占用甚至消耗鋼廠資金。
為此,目前包括寶鋼、武鋼、鞍鋼等大型國有鋼企均有降薪措施,中小民營鋼企降薪裁員力度更是持續擴大,資金鏈緊張的尷尬境地顯而易見。
此外,據《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很多鋼企還在采取加大承兌匯票、商業匯票、鋼材托盤等方式來緩解資金壓力。其中,鞍鋼已擴大啟用承兌匯票結算,商業匯票是寶鋼銷售與收款環節的一大特色,中鋼集團則是全國最大的鋼材托盤商。這些方式風險都很大,在經濟不景氣時很容易造成資金黑洞。
急尋“伯樂”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頑固疾癥,張覺靈的兩聲嘆息在記者耳邊也久久不能散去。
“我們基本上都放棄了銀行渠道,融資幾乎不可能。”張覺靈這樣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政策層面上講,金融機構方面對所有企業都是公平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只有極少一部分的中小企業能夠獲得銀行貸款,并且即使能融到資,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也要比其他企業高。”
張覺靈對記者解釋:“各種類型的商業銀行都是盈利性的金融企業,而給中小企業貸款確實存在著形不成‘規模效益的問題。中小企業受自身經營規模限制,各種經濟效益指標也都與大企業有較大差距,這些都難以提高銀行的放貸熱情。再譬如,即使獲取了銀行貸款,利率也大都在5%~8%之間。尤其是期限在6~12個月的短期貸款,成本很高,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回報期長、收益多的項目。而第三方擔保,雖然這幾年成立了不少擔保服務公司,但這些公司本身的資本金不大,其擔保能力也有限。按照目前的經濟形勢,雪中送炭那更只會是慈善基金會的事。”
談起直接融資,張覺靈依然無奈地表示:“中國目前的資本市場門檻很高,中小企業能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或發行融資債券的幾乎是鳳毛麟角。”
融資的兩條基本道路都堵塞了,要生存、要發展,民營企業又該何去何從?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很多民營鋼企正在急切地期盼并找尋著可以救命的投資人。
張覺靈強調,如果單方面吸引資金是個非常困難也十分漫長的過程,企業一定要依靠產品和經營運作來獲取投資人的信任。“敬業”以前就是主要靠項目和業務合作來吸引,投資人直接到廠里來,相互了解取得信任,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
“目前這種形勢下,我們十分渴盼合適的投資人出現!”
慎言擴產
資金鏈嚴重斷裂下,很多民營企業都向投資人拋出了誘人的橄欖枝。4月份以來,鋼鐵價格的再次大幅上漲,鋼鐵業亦出現了“小陽春”的跡象。種種信號給許多投資人以樂觀預期和擴產沖動。
不可否認,現在確實存在一些遭遇資金鏈困局又確實具有潛力值得投資的民營鋼企,他們需要投資人一雙伯樂的眼睛來化解尷尬。但同時需要提醒的是,“回暖”跡象下,仍然摻雜著一些亟待淘汰的高耗能企業。
工信部列舉最新統計數據稱,被納入統計的72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第一季度共生產粗鋼1.274億噸,同比增長1.4%,而同期粗鋼的表觀消費量僅為1.263億噸,顯示國內需求依然疲軟,產量仍明顯過高。
因此,鋼鐵業目前的“回暖”更多地被認為是一種短期的震蕩,是緣于刺激內需政策背景下發生的錯綜復雜的“回暖”,他主要受二季度傳統施工高峰期的影響,短期吸納了一些產品。而與此同時鋼鐵下游的房地產、機械等都沒有回暖。這種情況下,缺乏需求支撐的擴產是十分危險的。所以,投資人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僅要善于發現“好馬”,更要防止錯相“好馬”,跌落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