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喜
在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的形勢下,《意見》是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高度肯定,其獨有的“五緣”優勢使它走在兩岸合作的最前沿。福建省應率先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加強與臺灣的經貿往來。
兩岸大“三通”的實現、數次陳江會井噴式利好消息的發布,國家《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的原則性通過,溫家寶總理親臨福建的實地考察……種種跡象無不在表明一個事實:福建歷史性地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機遇。
首都發展研究所所長景體華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說:“《意見》是中央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高度肯定,更是對‘先行先試的充分肯定。在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的形勢下,福建省獨有的‘五緣優勢使其走在兩岸合作的最前沿。福建省應率先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加強與臺灣的經貿往來。”
“五緣”優勢
眾所周知,福建對臺地位特殊,閩臺之間有著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五緣”區域優勢。這“五緣”不僅是一種歷史的淵源,更是一種密切的現實聯系,是其他地區所不可替代的。
經濟危機充分暴露了臺灣地區嚴重的市場缺陷,讓臺灣當局不得不重視內陸廣大的消費市場,而這就是他們對陸態度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加快與臺灣地區最近的福建的發展,也是國家對臺灣轉變大陸政策的一種回應。
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的地區經濟發展。”
五年前,福建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五年來,福建省一直致力于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為海西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眾望所歸,海西終于從區域戰略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從地方決策上升到中央決策,再次凸顯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地位。這是國家對地方戰略的支持,更讓地方堅定了搞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信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室副主任朱磊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把福建與臺灣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利于福建乃至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發展兩岸關系、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平臺。”
承北接南
朱磊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區劃,是具有地緣經濟利益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對推動祖國大陸沿海地區形成完整的經濟產業鏈條具有極其現實的意義。
景體華也表示相同的看法,她還說:“除此之外,它還能帶動東部沿海各發達省區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實現全面跨越式發展。”
據記者了解,海西經濟區的規劃以福建為主體,涵蓋臺灣海峽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截至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包括福建九市;浙江溫州、麗水、衢州;江西上饒、鷹潭、撫州、贛州;廣東梅州、潮州、汕頭。
日前,已有50多個中央部委和央屬企事業單位與福建省政府簽署了支持海西經濟區發展的合作協議或會議紀要,從規劃布局、項目建設、口岸通關、金融服務、財政稅收等方面支持和促進海西發展。
實際上,在海西效應推動下,政府重點項目投資已經開始提速。2009年,福建省計劃重點項目投資總額為1470億元,同比增長22.14%,維持了最近幾年高速增長的態勢。2009年1~2月,福建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總額178億元,占全年計劃的12.1%,快于去年同期。目前,鐵道部投資了1000多億修建溫福、福廈等數條大鐵路;交通部在福建上馬了多條高速公路、港口建設項目。鐵路、城際軌道干線、公路、航空四張交通大網正在加速編織。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跨區域的合作,進而推動整個東部沿海經濟帶的發展。”景體華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是國家深化改革,借助東部沿海優勢,加快發展整合的大勢所趨。它不僅僅是福建地區的機遇,也是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的機遇。”
先試先行
根據新近簽署的《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兩岸金融領域的合作有望在銀行業、證券及期貨業、保險業全面展開。兩岸金融機構的準入及開展業務等事宜極有可能在海西經濟區先行試點,此后再向全國推行。
朱磊認為:“海西經濟區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將極有可能來自金融領域,這既符合兩岸產業合作的需要,也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之路。”
“推進海西區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可加快本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承接臺灣產業轉移。”景體華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
不難看出,與其它兩個三角洲相比,海西經濟區的發展處于相對滯后狀態。但是,海西經濟區對于承接臺灣產業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海西經濟區與臺灣地區一衣帶水,經濟上有著非常強的相似性。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臺灣產業結構以服裝、鞋業等輕紡工業為主,福建從上世紀末開始興盛的也是這些產業;后來臺灣開始大力發展電子、石化、機械等產業,現在也成為海西經濟區的支柱產業。福州和廈門兩市的四個臺商投資區成為臺灣產業轉移的集聚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已擴大到福建全省。
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福建全省累計批準臺資項目9718項(不含第三地轉投資),合同臺資166.11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08.38億美元。累計吸引臺資在全國排名第三,農業利用臺資居首位。
景體華強調,福建必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加強創新體制,做好產業整合和升級,發展更具潛力的產業群。謀劃好與臺灣的經濟互動,這才是海西經濟區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