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宇 軒
初到臺灣的游客,走在大街小巷,經??梢钥吹今{車人打開車門,吐出紅紅的“鮮血”,讓不明情況的人“一臉驚慌”??蛇@對島內民眾來說,可是早就習慣了,因為臺灣2300萬人口當中,愛吃檳榔的“紅唇族”不在少數,根據統計大約有二三百萬人,檳榔早就成為臺灣文化的一部分。
在臺灣,不論是都市還是鄉村,隨處都可以買到檳榔。檳榔攤的數量也實在是“數不勝數”,曾經有一名日本游客仔細計算過,結果竟然高達3.044萬個。全臺灣的便利商店,也不過9000多家,而檳榔攤的數量竟然3倍于此,可見檳榔絕對可以名列“臺灣特產”之一。
除了鮮紅的檳榔汁讓人印象深刻之外,販賣檳榔的“檳榔西施”,更是臺灣民間一大特色。這些妙齡女郎為了生意,穿著少得不能再少的衣服,甚至還有比基尼泳裝上陣,就是為了吸引路過車輛駕駛人的目光,讓他們停車上門消費。由于“檳榔西施”穿著惹火,司機因分心而引發車禍屢見報端,甚至還有人為了“檳榔西施”爭風吃醋、大打出手。
在臺灣,白領階層吃檳榔的比較少,嗜吃檳榔的族群,大多屬于中下階層,尤其是從事體力勞動者,他們見面互相寒暄時,大多會先遞上一顆檳榔,拉近彼此的距離,在寒冷的天氣或深夜的時候,一粒檳榔入口,身體會暖和起來,不僅提神醒腦,工作起來也更為有勁兒,難怪勞工朋友會愛不釋手。
研究發現,檳榔會釋放一種叫做檳榔堿的刺激物,經常嚼檳榔會讓牙齒變紅,并引起口腔黏膜下層纖維化,這是惡性口腔癌的前兆。臺灣民眾罹患口腔癌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靠前,而臺灣男性十大癌癥死因當中,口腔癌高居第四位,每年死亡人數超過兩千人。
由于檳榔的產值每年超過1000億元新臺幣,從業人員數十萬人,許多生活困苦的鄉下地區,種植檳榔樹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檳榔經濟的效應不可小覷,再加上檳榔文化由來已久,考慮到一旦不準嚼食檳榔,將會引發廣大民怨,當局始終沒有明文禁止。
隨著嚼食檳榔人口的增加,檳榔需求量有增無減,不少農民砍伐林木改種檳榔,希望多掙點錢,但也由于檳榔樹根部較淺,改種之后,無法蓄積水源,等到大雨一來,還會造成水土流失,臺灣中南部10多年來每逢暴雨就發生泥石流,這和大舉種植檳榔樹有很大關系,臺灣大學森林學系教授陳信雄曾經提出“檳榔亡臺論”,質疑濫墾森林改種檳榔,將會引發旱災與水災。他認為日益蔓延的檳榔林正蠶食臺灣寶貴的水資源,一粒粒的檳榔更是腐蝕民眾的健康。▲
環球時報200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