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之友》編輯部:
你們好,我有2.67公頃(40畝)地,都能灌水,政府給我們發的蘋果樹苗讓我們栽,我也不知道果樹是什么品種,我就栽了。能不能幫助我分析一下,在未來種植什么品種好?以后怎么發展?給我點評一下.登在《果農之友》上。我是寧夏中衛市宣和鎮喜溝村,金錄瑞。
2009.02.05
金錄瑞先生:
您好!
對于您來信所問的問題我們請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閻振立副研究員回答如下:
關于未來種植什么品種問題,這不僅要考慮到目前全國蘋果種植的總體情況,又要結合您當地的具體條件綜合定位。就全國情況來看,目前蘋果栽培面積已經過大、品種結構單一,僅富士占我國蘋果總產量的70%左右,但早、中熟品種奇缺,加工品種偏少,致使部分非優生區晚熟品種過剩、價格偏低。在產區布局上,我國的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和環渤海灣地區是蘋果優生區,晚熟品種是當地發展的重點。我國蘋果優勢區域規劃對西北黃土高原地區蘋果發展的方向確定如下:“繼續調整品種結構,增加新品種品系,黃土高原西北部地區以發展富士為主,早、中、晚熟品種比例調整為10:20:70;隴東南及山西部分地區以發展中晚熟品種特別是元帥系3-5代品種為主,早、中、晚熟品種比例達到15:60:25”。寧夏中衛與甘肅接近,可參考國家給隴東南地區確定的品種結構布局。在選擇新品種方面,一定要看品種在原產地的實際表現,還要考慮原產地與當地生態條件的差異,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去選擇品種。我國近幾年各地推廣有不少優良品種如鄭州選育推廣的華冠、華美、華玉,遼寧選育推廣的寒富、華紅、望山紅、綠帥,山東選育推廣的煙富系列,陜西選育推廣的秦陽、玉華早富,甘肅選育推廣金富、天汪一號等都可以引種試栽,看在當地表現如何確定是否可大面積發展。
至于以后怎么發展,大的方面要緊跟國家的產業政策,發揮生態優勢,加大綠色蘋果基地建設,零星的小面積發展形成不了當地的產業。對于種植戶來說,要更新思想,轉變傳統的蘋果種植方式,重視果園管理、提高果同管理水平。在栽培模式上,新栽果園要推廣采用世界蘋果生產先進國家普遍采用的矮砧密植栽培模式,逐步取代現行的喬砧稀植的栽培模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閻振立
2009年4同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