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生
依蘭縣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積極投身到“實現第二次跨越、沖刺全省十強縣”的實踐中,迅速掀起新一輪大發展熱潮,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年初以來,依蘭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政治、經濟、文化和黨的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上半年,GDP預計實現16億元,同比增長13%,財政總收入實現3.3億元,同比增長57.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億元,同比增長60.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6億元,同比增長4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3億元,同比增長2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5 583元,同比增長21.3%。
全縣今后三至五年的總體思路脈絡,即:繼續堅定“打造四個基地、建設一座名城”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不動搖;實施“五大產業集群”支撐依蘭經濟發展戰略不偏移;舉全縣之力實施“雙十雙百億”工程不放手;切實加快“一區四園”建設,全力構筑工業經濟發展平臺不放松;堅定實現依蘭縣經濟社會發展“第二次跨越、沖刺全省十強縣”的奮斗目標不松勁;堅定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的“四個堅持、四個跨越”不改變;確保2018年以前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目標不落空;精心打造和加快建設具有持久競爭力的現代化“濱江古城”不換調。在這一總體思路脈絡的指引下,上下團結一心,同心同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朝著把依蘭打造成“實力之縣、創新之縣、生態之縣、宜居之縣、和諧之縣”的目標奮勇前進。
發展才是硬道理,沒有實力,就沒有人民的福祉;沒有發展,就談不上執政為民。為此,必須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為強縣之基、富民之本、為政之要。依蘭縣努力打造“實力之縣”,將精心打造煤電化基地建設區、新興能源示范區、現代農業發展區、特色旅游經濟示范區和礦資源產業新興區。全面落實165億元煤化工項目投入工程,抓緊形成以240萬噸豎井、360萬噸選煤廠、依蘭煤礦110千伏變電站、依蘭煤礦運輸系統改造項目為支撐的煤炭基礎產業群,形成以60萬噸油頁巖煉油、20萬噸甲醇汽油、1.2億塊煤矸石燒結磚、100萬噸甲醇聯產30萬噸烯烴、70萬噸塊狀油母頁巖坑口煉油、4萬噸聚甲醛項目為支撐的煤化工產業群,不斷延伸煤化工產業鏈,把依蘭縣打造成為全省東部煤電化基地的重要建設區。扎實推進華富、龍源、大唐等電力企業總投資56.2億元的10個風電場建設項目,確保年底前完成并網發電40萬千瓦,努力打造全國風電第一縣。推進松花江航電樞紐、巴蘭河水庫、長江屯水電站、晨光電廠增機擴容等水電項目,力爭早日實現水電裝機20.9萬千瓦目標,使新興能源產業成為拉動我縣經濟快速增長的航空母艦。
打造活力迸發的“創新之縣”,把創新作為新一輪發展的最大動力,大力推進“創新型依蘭”建設。加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制造、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積極搶占科技制高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五大產業集群,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把各類先進技術人才吸引到依蘭來創業,把先進技術吸引到依蘭來轉化。鼓勵和促進社會各類資本進入創新投資領域,促進天年藥業等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發展潛力的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
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打造清新秀美的“生態之縣”。加強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和標準農田的保護,加快農村沼氣、太陽能等新型清潔能源推廣步伐。鞏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成果,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深入開展“鎮村環境美化行動”、“縣城環境提升行動”、“水域環境治理行動”、“污染企業整治行動”等四大行動。切實加強城市綠化管理,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綠色走廊、綠色街道、綠色廣場,逐步把依蘭建設成為現代園林城市和花園城市。
打造時尚休閑的“宜居之縣”,努力把依蘭建設成龍江最具優勢的宜居之地、古韻之區、現代之城、魅力之縣。按照“歷史文脈底蘊彰顯,現代文明特點突出,區域主題風格獨特,城市功能理念鮮明”的總體理念,貫徹“秀美依蘭、濱江古城、滿族故里、煤化重鎮、風電之都”的城市發展定位,充分展現濱江古城親和靈秀的建筑風貌,使城市的每一個社區、每一條街道、每一塊綠地、每一棟建筑都成為靚麗的風景。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打造文明協調的“和諧之縣”。□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