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珍 武玉芝
“為人才提供培訓和發展機會”越來越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碼和指標,筆者認為現代企業人力資源培訓新理念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訓,實現“人”、“事”和諧
從20世紀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事”對人的要求越來越新、越來越高,人與事的結合處在動態的矛盾之中。總的趨勢是各種職位對工作人員的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的要求都在迅速提高。人與事的不協調是絕對的,這是事業發展的必然結果。要解決這一矛盾,一要靠人員流動,二要靠人員培訓。人員流動是用“因事選人”的方法實現人事和諧,而人員培訓則是“使人適事”的方法實現人事和諧。即通過必要的培訓手段,使人更新觀念,增長知識和能力,重新適應職位要求,顯然這是實現人事和諧的更為根本的手段。企業的人力資源、人才結構是企業開展培訓工作的基礎,同時它們又是客觀變化的;企業只有結合企業自身的人力資源、人才結構開展培訓工作,才能使培訓有的放矢,達到“人”與“事”的和諧。
二、培訓,實施全員參與
培訓可以幫助員工補充和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技能提高后,員工對自己的發展自然會有更高的期望,企業也希望員工對公司能作出更大的貢獻,但因心疼培訓經費的投入,對管理人員培訓費用支出要遠遠高于對普通員工的培訓支出,實際上普通員工若不培訓,將會造成人員素質不高,造成企業長遠發展后勁弱,“主人翁”意識減弱,使企業吃苦頭。企業應根據員工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種與專業及個人發展相關的培訓,努力使員工培訓滲透到企業的每個層次、每個環節、每個過程。在培訓層次上,既要有科技人員、領導管理人員的培訓,又要有基層員工的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有由管理技能的培訓,又要有操作技能的培訓,既要有專業知識的培訓,又要有道德和企業文化的培訓;在培訓時間和方法上,即可以組織脫產、半脫產培訓,又可以立足崗位搞技術比武,使培訓工作隨時隨地進行;在培訓手段上,既可以以講師講授為主,又可以以員工自學習為主,而且可以結合條件和需要進行電化教育、遠程教育。當然全員參與是要員工接受過各種培訓,而不是接受一種培訓。
三、培訓,注重以人為本
正視員工的價值,給員工以有用的培訓,體現了企業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以人為本的良好精神風范。迎合促進員工的學習欲望,可以促使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激勵員工立足現有崗位更加奮發有為。這樣才能使企業的員工充滿生氣與活力,企業根基也才能牢固,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員工通過培訓得到全方位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讓員工在培訓學習中工作,實現個人與工作的真正融合,增強了社會適應性。培訓既給員工提供了一筆無形財富,也給企業創造了一筆有形財富,促成員工和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四、培訓,調動員工積極性
一般的企業中的員工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一線的生產工人,二是具有較高學歷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雖然因學歷、背景、個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發展需求,但每一名員工都渴望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企業應注重在精神上給與激勵并及時了解他們的期望并盡量給予滿足,企業如能滿足員工的這種自尊、渴望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將激發出員工深刻而持久的工作動力。指導員工做出自己的培訓計劃、安排員工參加多層次培訓,都是滿足要求的良好途徑。經過培訓的人員,不僅提高了素質和能力,也改善了工作動機和工作態度。
五、培訓,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一個企業有沒有發展,有沒有遠大的目標,有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從這個企業的培訓計劃和培訓項目中窺見一斑。有培訓的企業就有吸引力、能否在企業中得到培訓學習,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擇業標準,培訓是吸引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留住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培訓使員工學歷深造和單項技能提高,著眼于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而人正是企業最根本、最主要的競爭優勢,經過培訓的人員大多能提高素質、能力,改善工作動機和態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人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不亞于市場的開發和技術的研究,他們希望通過培訓轉變員工的觀念,訓練員工的思維,提升員工的綜合技能,最終達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因此說培訓已被視為21世紀企業最主要的競爭武器。
六、培訓,“費用”變“福利”
大多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的情況不盡如人意,沒有一個成熟的理念和完善的培訓體系,企業對培訓經費的投入及培訓后人才流失問題患得患失,認為培訓回報率過低。業內人士調查表明:完全由企業出資提供的培訓是吸引年輕有為的求職者的關鍵因素之一,8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是否能享受到新公司提供的培訓作為決定他們是否跳槽的一個因素。當員工在評價一個企業時,他們將培訓視為一項福利,認為它同醫療、住房及薪水一樣重要,這就促使企業在人才引進過程中,將薪酬、福利、戶口、培訓放在了同一個平臺上,使培訓從“費用”演變為“投資”進而演變為“福利”。 培訓有時會成為高于金錢的留住員工的有力激勵舉措,成為員工的最好福利。
七、培訓,注重企業文化滲透
在談到企業文化時,企業員工往往對企業文化不是十分了解,認為那是管理者討論的問題,員工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沒有達到統一。企業文化的實質就是以人為中心,以文化引導為根本手段,潛移默化地影響企業員工的意識和行為。企業文化在無形中規定著員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并引導其主動適應健康的、先進的、有發展前途的社會需求,通過對員工企業文化的培訓,可以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成就感,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氣氛,從而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達到“社會,企業和員工共繁榮同發展”的思想境界。
企業的培訓理念會影響企業的培訓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從而會影響到一個企業的成長發展,不可否認,許多企業的培訓成本在提高,而人才流失的現象也不斷發生。過多地追求培訓的回報往往使培訓走入誤區。事實說明,辦得越好的企業,越重視培訓,越少出現工荒。不是培訓造成了人才流失,是人與事的更加和諧造成了人才一定比例的流動,企業發展不止,就要培訓不止。面對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唯有正確樹立企業培訓新理念,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為企業培養一批批德才兼備的員工,才能讓員工從培訓中受益,增強企業競爭力,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隨著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各種企業都會將員工培訓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規劃,不斷培養和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與企業一同進步。□(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