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垣
隨著“五一”小長假的來臨,旅游的高峰期也隨之到來。在眾多的旅游宣傳語中不難發現某某名人故里、某某文化之鄉、某某文化遺址的口號。隨著眾多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旅游經濟已成為很多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但在開發的同時,有限的文化資源也促發了一場又一場的“爭奪戰”,特別是“歷史名人故里”之戰,更是不斷上演。往日里被人冷落的帝王將相、圣人學者,此時都仿佛顯了“圣靈”一般,被無比的擁戴和推崇。

這些“戰爭”中,僅被廣泛關注的就有山西臨汾和長治之間的“堯帝之爭”、河南鹿邑、甘肅臨洮和安徽渦陽之間的“老子故里之爭”、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陽之間的“諸葛亮躬耕地之爭”,還有“姜子牙故里之爭”“牛郎織女村之爭”。在這些文化資源的爭奪和發掘大戰中,更有甚者不管什么名頭都想拿來為之所用,福建有學者考證出孫悟空還俗后留下的墓地,山東一學者稱泰山是花果山的原型,甚至備受爭議的小說《金瓶梅》也稱為爭搶的對象,“金瓶梅遺址公園”“金瓶梅文化街”紛紛建起。
作為吸引人們產生旅游行為的重要人文旅游資源,已經“駕鶴西游”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名人在現今旅游業的發展中,又發揮著重大的經濟效應,而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更讓其成為爭奪的焦點。吸納海內外的資金、修復名人故居、舉辦紀念活動、興建文化園區,不僅可以使當地成為名城名鎮名村,依靠歷史文化名人樹立起自己的文化形象,更可以建起一條旅游產業鏈,使旅游收入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而實際上,能夠利用這樣的資源拉動經濟的已經不為少數,“老子故里”河南鹿邑縣就是一個實例。
鹿邑縣從2004年就開始用“老子故里”作為自己的名片,并提出了“老子文化興縣”的戰略,為此還成立了老子文化開發辦公室。確定這一興縣戰略后,鹿邑縣先后投資兩億多元用于修建相傳為老子騎青牛飛天成仙之地明道宮和老子出生之地太清宮。此外,鹿邑縣在還先后舉辦了“老子文化研討會”“2008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節”“紀念老子誕辰2580周年公祭大典”等活動。
一系列的資金投入和活動舉行,鹿邑縣“老子故里”的名號被廣泛傳播開來,同時,政府和百姓也品嘗到了圣人老子帶來的“甜頭”。據明道宮管理處工作人員透露,從2005年開始,明道宮每年的門票收入就已逾百萬,國際老子文化節的舉辦,更讓門票收入有了明顯的漲幅。而最直接受益的,還有明道宮周邊商戶,自從鹿邑縣“老子故里”的名號打出去以后,這里的客流量較從前提高了不少,特別是一到節慶、祭奠之日,商戶們的營業額都要翻上幾倍,對于老子文化帶來的這些最實際、最直接的好處,百姓自然喜不勝收。
另外據鹿邑縣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員介紹,在安排國際老子文化節活動時,除了有“如何吸取老子思想精髓,重塑現代道德規范”這樣“意識形態”方面的主題論壇外,經貿洽談活動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鹿邑縣只是眾多受益于歷史文化名人的一個縮影,不難看出,歷史文化名人確實給一些地方帶來了頗高的人氣,使他們招商引資、發展旅游經濟有了充足的底氣和文化資本。但如果就為了發展旅游經濟而生拉硬拽,非與歷史文化名人沾點邊,就不免顯得虛偽了。某縣領導就坦言,他們的縣城沒有什么特色,難找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想辦法與歷史文化名人拉點關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真能與歷史文化名人有所淵源,合理科學的借此資本宣揚文化、拉動經濟、樹立品牌也確是件好事。但為了逐利而什么“文化”都拿來開發,就不見得能落得好收場。
2007年5月,歷時3年、耗資2000萬元,位于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古村的“金瓶梅遺址公園”在一片質疑和批評聲中正式對外開放。千年古村落如何與《金瓶梅》扯上了關系?這連很多當地人都一頭霧水。位于黃山南麓的西溪南村本就是一個千年古村,是古徽州的商業重鎮,出現近百位徽商。該村整體結構宛如棋盤,現在還保存了古商業街道、古巷弄、祠堂、古橋及百余所古民居。而金瓶梅遺址公園的在此落成,無疑給這個古村蒙上了另一種色彩。
西溪南古村落旅游開發公司負責人一再強調,此項目的開發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嚴格區別“原型”和“文學”,并不是為了迎合旅游者心態而歪曲歷史。究竟遵從了怎樣的歷史?依據了怎樣的原型?原來,有學者稱經過十幾年的研究,《金瓶梅》的作者及人物原型都是徽州西溪南村人,故事發生地在徽州一帶,書中主要人物西門慶的原型為西溪南大鹽商吳天行。于是,西溪南村與《金瓶梅》之間的關系似乎得到了“學術研究”的“認證”。而西門慶成了徽商的代表,這讓很多人不能接受,當地村民也抒發了這樣的“感慨”:自己幾十代族人都生活在此,就從來沒聽說過這里與西門慶有何瓜葛!
究竟是因此“學術研究”而誕生了《金瓶梅》故事原型地,從而促發了金瓶梅遺址公園的開發,還是因此旅游開發項目而產生了這樣的“學術認證”?內中的實情我們不得而知,只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金瓶梅遺址公園并沒有如開發商所想為他們賺個盆滿缽滿,該園的營業狀況與籌建時惹來的激烈爭議恰成反比,落得個“門前冷落車馬稀”。
為了解該園目前對游客的吸引力如何,記者從側面咨詢了5家黃山當地旅行社,其中沒有一家把西溪南村作為當地旅游線路中的一站。中海假日旅行社表示,他們對金瓶梅遺址公園目前是否還在開放都不清楚,很少有人咨詢。黃山春秋旅行社雖然知道該園還在營業,但表示去的人很少,因為景致很一般,去過的游客多數覺得不值,有上當的感覺。黃山中國國際旅行社一位去過該園的導游告訴記者,沒看出有什么《金瓶梅》的痕跡,宣傳介紹跟實際有明顯的差別。
沒有合理開發西溪南村實實在在的古文化資源,卻用《金瓶梅》搞起了噱頭,西溪南古村落旅游開發公司嘗到了自己釀就的苦果。而據了解,山東臨清市“金瓶梅文化旅游區”項目還正在招商之中,這一計劃投資8000萬的旅游項目,前景不知將會如何。
由于歷史原因,名人故居、文化遺跡可能存在爭議,這也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旅游經濟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對這些古文化資源的爭奪之戰,而這些爭奪一旦脫離了歷史文化研究的基礎,偏離了歷史事實,就成了只為追逐經濟利益的惡性爭搶,或對不管什么文化都胡亂加以利用,從而造成盲目投資開發,大量人力財力白白浪費。開發者應秉持著對歷史尊重、對文化資源珍惜、對當地百姓和外地游客負責的態度來開發文化旅游項目,只有合理利用資源,利用好的資源,文化旅游才能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造福一方百姓、滿足四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