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紅
教育現代化不僅指教育硬件設備的現代化,更主要指軟件——教育觀念和教育能力的現代化。一定水準的硬件條件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本保障條件,但它終究是物的因素,其功能的發揮依賴于人的因素——教育管理者和教師的教育觀念、管理和使用這些硬件設備的能力。先進的教育觀念、科學的管理能力和較好的運用技能可以充分發揮設備的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而落后的教育觀念和低下的管理和使用能力則會限制設備功能的發揮,甚至會導致負效益的出現。例如,當前的數學教師用書都配有相應的教學光盤,許多教師往往會不加選擇地進行運用,甚至有些不負責任的教師課堂出現了“一路點擊”的現象,播放課件成了少數教師教學的主要方式。本來是要觀察物體的,演變成觀看課件上的圖片;明明找幾個小球就能做的“摸球實驗”偏偏要用點擊鼠標宋進行。……實際的觀察將學生置于真實的場景中,學生能獲得豐富的信息,這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而觀看屏幕上的畫面只能獲得單一的、制作者人為規定的平面圖形信息,這可能導致學生錯誤的理解,形成與實際不相符的空間觀念。真實的摸球實驗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隨機事件,理解隨機事件的本質。而在課件里預先設計好的程序則讓人難以相信每一次點擊“摸”出的球都是隨機的,而不是人為設定的。諸如此類的設備運用,不但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反而會阻礙學生的學習。形成負效益。
從宏觀的角度考察學校資源的利用效率,導致學校資源利用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學校規模和資源結構兩個方面。學校的規模大小對辦學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規模過大或過小都會產生規模不經濟,從而導致教育教學效率的低下。
首先,規模過大導致辦學效率低下。學校規模增大能降低單位學生成本,增加資源的利用率,產生規模經濟效果。但是當規模大于一定的限度后,就會衍生出諸多弊端,其中最大莫過于人際關系的疏離與行政僵化兩大方面。厲以寧將這些弊端具體總結為以下幾方面:規模過大,使得管理不方便,降低了管理效率;規模過大,使得內部通訊聯系費用增加,從而增加了成本支出;規模過大,需要增設若干中間機構,增添若干工作人員,這也增大了成本支出;增設若干中間機構之后,機構與機構之間的摩擦可能增加。這不僅會降低效率,而且還可能產生工作中相互推諉、相互扯皮現象。人員過多,可能增加人事方面的糾紛,而且人員之間的凝聚力也可能降低;規模過大,為適應客觀形勢變化而需要的靈活性也會減弱,也就是說,它較難隨客觀形勢變化而作出調整,以適應新的形勢。
其次,規模過小導致辦學效率低下。小規模學校的效率低下主要有四方面的表現:一是資源(如教室、儀器、場地、設備、教師等)的效用不能充分發揮,生均成本偏高;二是資源運用不能達到較好狀態,如人員分工困難,教師多頭兼課,造成業務難以專精;三是資源總盤子小,教師教研活動、外出進修、學習機會少;四是研究氛圍差,合作和競爭都較少,教師進取心不強,士氣低落。
學校內部資源結構——人、財、物、時間、空間和信息等資源之間的結構和比例關系,及各資源內部構成要素之間的結構和比例關系也影響著資源的利用率。以課堂教學時間為例,同樣是40(或45)分鐘一節課,但是時間安排不當,優時不能優用,重點內容不能在最恰當的時機進行教學,那教學效果就會比較差。再如經費支出,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福利性支出、勞務性支出和獎勵支出的比例不同就會對教師的積極性產生不同的影響。
(作者系江蘇教育學院附小校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