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敏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利益的維護者、重要決策的制定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是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關鍵人物。建設現代學校,需要以具有現代意識和現代職業能力的校長為基礎和前提。因此,校長的選拔就顯得格外重要。
為此,我們在總結我區(無錫市錫山區)教育系統校長選任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從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要求出發,從改革干部選任機制人手,來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一、全面施行“任命任期制”。2001年錫山撤市建區之初,我們就全面施行校長任命任期制,每三年為一個任期,任期滿后自然卸任,通過相關評估考核再進行新一輪選任,任期之初,局長室與校長簽訂三年任期目標任務書,實行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期滿時由教育局和督導室組成聯合評估組,對學校進行三年任期目標發展性評估、班子建設考察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從而綜合決定校長是留任、轉任還是不任。這一做法,增強了當任校長的自律自強意識,培養了校長的責任感、使命感,從制度上打破了校長終身制,使“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實施以來,先后有兩名正職校長任期期滿后未能連任。
二、大力實施“公推競崗”。2005年上半年,局黨委制訂了《關于“公推競崗”選拔局管領導干部暫行辦法》。《暫行辦法》出臺后,凡從本校選拔副職校長,我們全部采用了“公推競崗”這一辦法。幾年來,我們通過發布公告、報名推薦、資格審查、演講答辯、民主測評、差額考察、黨委票決等程序,選拔了十三名中小學副職校長。事實證明,通過“公推競崗”,干部選拔的透明度提高了,教職工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關鍵是通過改“要我做”為“我要做”,新提任的領導干部的素質得到了保證,群眾的信任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有了較大的提高。對教育局組織人事部門來講,引入了競爭機制,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實行多向選擇、群眾把關、多部門參與和多向監督,從而獲得了擇優用人的主動權。這一改革落實了政治文明,讓廣大教職工對校長的選擇、任用有了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增強了校長隊伍的整體活力。
三、切實推進“兩推一決”。2008年暑期,我們在總結“公推競崗”選拔局管領導干部經驗的基礎上,借鑒無錫市委通過“兩推一決”選拔南長區區委書記的做法,確定了在部分學校通過“兩推一決”選拔校級領導的思路。我們將“兩推”定位為學校全體教職工推薦、學校黨組織推薦,“一決”定位為局黨委票決。我們首先在東亭實驗小學作了嘗試,取得了成功。接著,我們在查橋實驗小學和柏莊實驗小學都通過“兩推一決”選拔了副職校長。這樣做,將教職工的信任放在首位,選拔出教職工和黨組織共同信任的校級領導,新提任的校級領導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了新的提高,教職工的信任也為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樣選拔出來的干部就不再是“領導要我干”,而是“自己要干,群眾讓干,領導同意干”的“三向”選擇的結果,它讓人們看到了學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新途徑和新機制。實踐證明,這確是順乎民意的創新之舉。這樣的公選程序是嚴密的、科學的,它既具有群眾性、規范性,又具有激勵性,確實是一種創新的探索,它使干部隊伍的建設獲得了新的機制。
四、積極實踐“公推直選”。2008年暑期,區委、區政府將云林小學等三所學校從東亭街道劃歸錫山經濟開發區管理,云林小學校長原由東亭實驗小學副校長兼任,局黨委在綜合、客觀分析云林小學現狀的基礎上,決定通過教職工大會直接選舉的方式選拔該校校長。九月上旬,在云林小學獨立建制的文件正式下發后,我們就啟動了這項工作。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我們從實際出發,擬訂直選方案。直選大會上,局長進行直選動員后,教職工代表自主主持了直選儀式。通過公布任職條件、推薦工作人員、自主填寫選票和當場公開唱票等程序,周玲棣同志成為我區第一位直接選舉的校長。《中國教育報》等數十家媒體都作了報道,認為這是校長選拔中的“破冰之舉”。這一次校長直選,對當選者來講:她首先應當考慮的是,她必須向全體教職工負責,認真兌現她的“競選承諾”,依法治校,廉潔從政,實行民主管理和校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她同時也必須考慮到應該向組織負責,而不是向個別領導人負責。對學校教職工而言:校長是自己選出來的,一方面應當全力支持她的工作,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另一方面主動地進行有效的監督,隨時坦誠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使校長工作既符合上級要求,又不得違背群眾意愿。公推直選工作,“推”出了責任感,“選”出了危機感,過去是上級任命,就怕領導不提名,現在是教職工推薦選舉,工作好不好,教職工當裁判;位子有沒有,教職工說了算。關系再多不如競爭分數多,靠山再硬不如工作實績硬,自己說好不如群眾公認好。這就逼著校長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一心一意抓工作,全心全意謀發展。
五、大膽嘗試“校長聘用”。校長負責制的有關規定中指出:校長對副校長人選有建議權。經上級授權,可以聘任副校長。為此,我們在云林小學這所剛獨立建制的學校率先進行了試點,授權校長自主聘任副校長。根據局黨委規定的職數,校長向全校教職工就擬聘任人選作了說明,提請全體教職工審議表決。全體教職工人手一票,對校長提出的人選進行了投票,兩名擬聘人員得贊成聘任票率均在90%以上,校長的聘任得到了教職工的認可。這樣做,使得校長聘用的副校長既能“對上負責”,又能“對下負責”,一方面強化了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有利于校長進行現代學校的制度建設;另一方面,這樣聘任的副校長又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有利于凝聚人心、匯聚人氣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改革校長選任機制,事關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事關教育事業的發展,在開展這項工作時,一定要增加工作透明度,堅持走群眾路線,確保選任、選拔工作健康、順利地進行。上述四種方法,只是我們在校長選任中的一些探索和嘗試,下一階段,我們將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從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要求和實際出發,用好的制度選人,選教職工信任的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