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摘 要】我國的納稅籌劃經歷了初級階段之后逐步走向成熟,納稅籌劃不再是單純地靠近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取得收益或利用政策漏洞投機鉆營,而是用足用活稅收政策實現依法納稅,減少不必要的稅收成本。文章從國家的稅收政策出發,結合稅法的有關規定,分析了石化企業如何對所得稅進行納稅籌劃。
【關鍵詞】依法納稅 經濟納稅 真實合法 成本費用 稅負 產品成本
一、石化企業稅務籌劃的意義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無償地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的特點。由于稅收是財產所有權的單方向轉移,因此對一個企業來說,稅款的支付是企業資金的流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節約稅收支出等于增加企業的凈收入。
石化行業作為中央企業,應當成為依法納稅的典范,因此納稅籌劃應當在熟知相關稅收政策的前提下合理選擇適應自身發展需要的投資、經營策略,是在挖掘自身內在潛力的基礎上運用稅收政策節約稅收成本,即實現“依法納稅”和“經濟納稅”,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以及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
二、利用出口退稅政策和成本費用的充分列支減輕企業所得稅稅負
為了擴大出口貿易,國家出臺了出口退稅政策,享受出口退稅等于降低了流轉稅稅負進而增
加了利潤總額,在所得稅稅率一致的情況下,其納稅籌劃的收益屬于相對數。但是從納稅籌劃的目的來看如果進行同期或整體收益測算就是一個減少所得稅稅負的絕對數。
從成本核算的角度看,利用成本費用的充分列支和減少納稅調整額是減輕企業稅負的最根本的手段。企業應納所得稅數額根據應納稅所得額和稅法規定的稅率計算求得。在稅率既定的情況下,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的多少取決于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多少。應納稅所得額則由企業收入總額扣除與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稅金和損失后計算求得,但是會計費用不等于稅前扣除費用。可見,在收入既定時,平衡各項費用支出,盡量增加準予扣除的項目,即在遵守財務會計準則和稅收制度規定的前提下,將企業發生的準予扣除的項目予以充分列支,必然會使應納稅所得額的減少,最終減少企業的所得稅計稅依據,并達到減輕企業所得稅稅負的目的。
三、利用折舊方法的合理選擇減輕企業的所得稅負擔
(一)方法選擇要符合法律規定
由于稅法賦予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權,也就為企業提供了納稅籌劃的空間。但納稅籌劃區別于其他節稅方法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具有合法性,即納稅籌劃必須在符合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進行。因此,企業在進行折舊方法選擇時必須充分了解現行稅法規定。現行財務制度規定: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企業專業車隊的客、貨汽車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技術進步較快的電子生產企業、常年處于振動、腐蝕的機器設備可以采用加速折舊方法。這就要求企業在折舊方法選擇上必須符合上述的有關規定,企業超出法律規定選擇的折舊方法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節稅收益,相反還可能因其行為違背稅法規定而使企業遭受諸如補繳滯納金和罰款的損失。
(二)用折舊方法選擇進行納稅籌劃必須考慮稅制因素的影響
根據石化企業的生產特點,其主要設備常年處于振動和腐蝕,應當采取加速折舊的稅務處理。這是因為采用加速折舊法,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舊較多,在后期年份提取的折舊較少,使企業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相當于企業在初始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一般情況下,在比例稅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稅率不變,則選擇加速折舊法對企業較有利,有利于設備的更新換代,進一步提高產能,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如果未來所得稅稅率越來越高,則選擇平均年限法較有利。由于延緩納稅利益與稅率高低成正比,因此,在未來所得稅稅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往往會使以后年度增加的稅負,大于延緩納稅的利益。
四、利用存貨計價方法的合理選擇減輕企業的所得稅負擔
存貨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消耗或銷售而持有的各種資產,包括各種原材料、燃料動力、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產品、庫存商品、外購商品、自制半成品等。存貨成本的計算,對于產品成本、企業利潤及所得稅都有較大的影響。新的所得稅法取消了后進先出法的計價辦法,因此只能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等方法中任選。以上規定,為企業進行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提供了空間,也為企業開展納稅籌劃減輕所得稅稅負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依據。企業利用存貨計價方法選擇開展納稅籌劃,必須考慮企業所處的稅制環境及物價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企業利用存貨計價方法選擇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一般情況下,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對企業發出和領用存貨進行計價,可以使企業獲得均衡的稅收負擔這主要是因為采用平均法對存貨進行計價,企業計入各期商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貨的價格比較均衡,不會忽高忽低,特別是在材料等存貨價格差別較大時,可以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使企業商品成本不致發生大起大落,各期利潤比較均衡。
(二)充分考慮市場物價變化趨勢因素的影響,慎用先進先出法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選擇先進先出法對企業存貨進行計價,就會延緩存貨成本的回收,提前交納所得稅,給企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五、充分利用稅前扣除項目,實現費用項目之間的合法、合理、均衡
根據稅法規定,稅前扣除項目必須真實合法,但是稅前扣除項目又分為多個項目,其中包括限額費用和非限額費用兩類,如果限額費用超支就要進行納稅調整。其中納稅調整額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以后年度可以補扣的,二是以后年度不能補扣形成永久性損失的。因此納稅調整不僅提高了當年所得稅的上交額,部分項目會成為直接損失。
(一)區分限額費用和非限額費用
新稅法規定,廣告宣傳費、招待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屬于限額費用,其中廣告宣傳費和招待費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福利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按照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另外職工勞保費山東省規定控制在人均年480元以內,結合企業財務預算合理分配、安排這些費用,防止某些費用奇高,某些費用過低也是納稅籌劃的重要內容。用足用活這些限額費用使之合理合法就會減少納稅調整額,有效降低所得稅費用。上述限額費用項目中,廣告宣傳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當年超支部分可以在以后年度進行補扣。
(二)非限額費用的管理與控制
根據新稅法規定,非限額費用有差旅費、辦公費、銷售費用和其他費用等,對這些費用的控制應當在保證其真實性的前提下從合法票據入手,嚴格把關,確保實現稅前扣除。
六、企業營業收入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納稅人如果能夠推遲應納稅所得的實現,則可以使本期應納稅所得減少,從而推遲或減少所得稅的繳納。對一般企業來說,主要的收入是銷售商品的收入,因此推遲銷售商品的收入的實現是稅收籌劃的重點。我國稅法規定,直接收款銷售以收到貨款或取得索取貨款的憑證,并將提貨單交給買方的當天作為收入確認時間;分期收款銷售商品以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為收入確認時間;而訂貨銷售和分期預收貨款銷售則在貨物發出時確認收入實現;委托代銷商品銷售在收到代銷單位銷售的代銷清單時確認收入。這樣企業可以通過銷售方式的選擇,推遲銷售收入的實現,從而延遲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企業要綜合運用各種銷售方式,使企業既能延遲繳納企業所得稅,又能使收入安全地收回。
我公司采用了以下方式進行納稅籌劃,一是加強收款與發貨環節的銜接,倉庫收到收款信息之后再發出商品;二是分析客戶的信譽度和回款間隔期,確定一定的保險額度,超過保險額度的不予發貨;三是建立業務人員聯系制度,及時反饋行業和客戶的經濟信息,對突擊或大量采購商品的及時掌握動向;四是建立代銷網點,分散和轉移經營風險。如前期我公司一般直接與客戶簽訂購銷合同,商品的實質性所有權雖然已經轉移,但是貨款卻遲遲不到位,造成了流轉稅和所得稅的提前實現。而通過代銷方式,不但可以方便采用高頻率、低數量采購方式進貨客戶的需要,而且加大了經濟責任的分散和落實,使壞賬的發生率得到明顯降低,實現收款與銷售的同步。同時,由于委托代銷商品銷售方式是在收到代銷單位銷售的代銷清單時確認收入,而發出代銷清單有一定的間隔期,因而起到了推遲流轉稅和所得稅實現的目的。
作為納稅籌劃的實施部門,財會部門還應及時了解和掌握與企業經營相關的稅務政策及變化,加強與稅務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做好依法納稅。在實際操作中,有句總結性的戲言:“有100%的人想少繳稅,但是有98%的人不自覺地多繳了稅。”這種“多繳稅”本來可以通過合理的籌劃或做好會計核算少繳或免繳,但是由于事前未進行籌劃或會計部門的賬和發票未達到要求,就會導致多繳稅。
參考文獻:
[1]蔡昌.企業納稅籌劃方案設計技巧.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2]國家稅務總局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稅務代理實務.中國稅務出版社,2008.
[3]何志東.納稅管理——新納稅籌劃實務操作系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催化劑齊魯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