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莉
【摘 要】“老有所養”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社會傳統,而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金政策又有“比例較低,平勻分配”等不足。企業年金制度正是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補充。文章對我國的企業年金制度進行了初步的分析闡述。
【關鍵詞】年金制度 企業
一、制度概述
(一)企業年金定義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規定:“企業年金,又稱職工補充養老保險,是企業和員工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在國家的指導和鼓勵下,根據本企業經濟狀況自愿為員工建立的一種以彌補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不足、提高員工退休生活保障水平為目的的補充養老保險計劃。”
通俗地講,企業年金是指在政府強制實施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外,企業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經濟狀況建立的,旨在為本企業員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的保障制度,是為員工提供的延期工資。它不同于基本養老保險,也不同于商業保險,是現代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從社會角度看,是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補充,其直接目的是為了提高退休員工的養老金水平。從企業角度看,企業年金計劃目前已被一些超前的企業視為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長期的薪酬福利項目,吸引、保留優秀人才長期為企業服務,提高勞動效率,并防止人才流失。
(二)制度內容
根據《企業年金試行辦法》規定,企業實施企業年金制度的內容主要包括:實施對象范圍、資金籌集及繳費標準、歸屬確定、管理機構、個人賬戶管理、支付辦法等。
1.實施對象范圍一般是與企業勞動合同期限滿一定期限的人員工才能納入范圍,對因各種原因脫崗的可做一些特殊規定限制其參保。
2.基金籌集及繳費標準企業年金基金的籌集可以是企業單獨繳費,也可以是企業與員工個人共同繳費。繳費標準的確定,可根據貢獻、年功、特別獎勵(勞模、標兵、專業技術帶頭人)及企業的經濟承受能力作為繳費依據,并進行動態調整;實行梯級級差標準,體現效率優先;同時設立保底和封頂,以兼顧公平。對獲得勞動模范、專業技術帶頭人、標兵等稱號以資鼓勵的員工,應給予一定比例的企業年金獎勵。
3.歸屬確定企業設計的方案中可明確基金的歸屬方法。其方法主要是在企業年金個人賬戶設立已歸屬部分和未歸屬部分,根據其在企業的工作年限來確定歸屬比例,并且實行分段歸屬。
4.管理機構對企業而言,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包括內部、外部的兩種,一般應成立企業年金理事會作為內部管理機構或受托人;外部機構是指企業年金的國家監管機構、托管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外部機構負責企業年金基金運營,內部機構(企業年金理事會)負責方案的制訂、資金的歸集、組織對賬等工作。
5.基金及個人賬戶管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明確規定:企業年金基金實行完全積累,采用個人賬戶方式進行管理。
6.支付辦法企業年金基金的最終歸屬權是員工。但采用何種支付辦法影響其成效,可以從本人企業年金賬戶中一次性領取,也可以按月領取。員工變動工作單位或終止參保關系時,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和企業繳費已歸屬部分,按照企業年金賬戶管理辦法的規定可隨同轉移或一次性支付;未歸屬部分全部由企業收回年金受益。
(三)相關關系分析
1.與基本養老保險的關系
基本養老保險是由政府通過強制立法實施,并通過建立基金,使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時,按國家規定退出工作崗位并享受社會給予物質幫助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而企業年金根據以上定義,它是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企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的關系,集中體現于二者在“三個支柱”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關系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功能上的協調。基本養老保險資金來源于企業繳納的統籌基金,由此可見,其側重于社會再分配功能,有利于低收入者,強調公平性,并含有“劫富濟貧”的意味。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企業年金實行完全積累的個人賬戶模式,員工退休后領取的企業年金額多少完全取決于其個人賬戶基金規模及其投資收益。由此可見,企業年金起到了收入替代作用,而少了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強調效率。
(2)待遇水平的協調。國家通過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調整退休員工養老金結構,將原來屬于基本養老保險的部分責任轉移出來,由企業年金及其他形式的保險承擔,從而達到降低國家財政負擔的目的,并保證退休人員養老金不減少。
(3)基金管理模式上的協調。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一般以政府集中管理模式為主,可供基金選擇的投資工具主要是安全性較高的國債和銀行存款,只有金融市場相當成熟時,才可選擇公司債、股票等投資工具。相反,企業年金是在政府有關政策的引導和規范下,由企業為本企業員工建立的自愿性養老保險,旨在為本企業員工退休后提高待遇。因此,基金管理模式以分散管理為主,更強調基金運營的收益性,可供基金選擇的投資工具有債券、股票國債等。
2.與商業保險的關系
企業年金與商業保險都具有互助互濟、保障人民生活和社會安定的功能。二者均需要通過市場運作,并由繳費人或者受益人自己承擔最后風險,無政府擔保責任。但是,二者在性質上還是有著諸多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保險目的、作用和對象不同。企業年金是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是以激勵員工生產積極性和改善其退休生活為目的,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商業保險是金融企業的經營活動,是以盈利為目的,屬經營性質。因此,商業保險只能是企業年金基金組合投資的選擇之一。
(2)權利與義務對等關系、待遇水平不同。企業年金強調員工的企業工齡和崗位職責,強調企業和員工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對等,待遇水平和工齡、崗級及企業貢獻等因素掛鉤;而商業保險的保額取決于投保時繳納保費的多少,以投保額決定償還額(待遇水平)。但是,企業年金和保險產品具有互動發展的可能性。商業保險為企業年金的運營創造了市場運作的條件,因為保險產品是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組合的重要選擇之一;同時,企業年金也是商業人壽保險的主要市場和主體產品。
3.與金融資本市場的關系
企業年金與金融資本市場的關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資本市場可以接收什么樣的企業年金;二是資本市場發展到什么程度社保基金可以進入,二者如何互動。當企業年金基金投資于資本市場時,還能夠帶來重要的宏觀經濟效益,它能夠衍生金融工具以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并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效率,高效的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因而有助于老齡人口提供更好的待遇,卻不至于加重在職員工的負擔。當然,企業年金基金進入金融市場投資的前提是應該有一個發達的金融資本市場,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風險。同時,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金融市場也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二、特征制度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研究,筆者認為企業年金具有積累性、激勵性、保障性、約束性、自主性、稅惠性等特征,其特征含義解釋如下。
(一)主體關系
根據《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規定,企業年金制度的主體包括: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受益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和國家監管機構等;基金管理機構包括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賬戶管理人、國家監管機構。這些關系主體的含義是:
委托人是指設立企業年金的企業及其職工。
受托人,是指受托管理企業年金基金的企業年金理事會或符合國家規定的養老金管理公司等法人受托機構。
受益人,是指參加企業年金計劃并享有受益權的企業職工。
投資管理人,是指受托人委托投資管理企業年金基金財產的專業機構。
賬戶管理人,是指受托人委托管理企業年金基金賬戶的專業機構。
托管人,是指受托人委托保管企業年金基金財產的商業銀行或專業機構。
投資管理人,是指受托人委托投資管理企業年金基金財產的專業機構。
國家監管機構是指對企業年金基金運營過程監督管理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監督管理委員、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分支機構。企業年金各主體的職責是確保基金的平穩、有序、可靠地運營。
(二)企業年金各主體關系
國家監管機構、企業、員工和基金管理中介機構構成第一個棱錐。國家監管機構位于第一個棱錐的頂端,企業、員工作為繳費人及委托人和基金管理中介機構位于棱錐下三個角。其幾者運行關系是:
1.國家監督管理機構鼓勵企業建立企業年金,鼓勵員工參保;
2.國家監督管理機構監督各基金管理中介機構的規范運作;
3.和員工的關系是共同持續、定期、穩定繳費;
4.基金管理中介機構受企業和員工的委托進行企業年金基金的規范管理;
5.基金管理中介機構與員工的關系是員工到期享受支付。
三、制度缺陷及風險因素分析
(一)制度缺陷
1.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滯后
我國稅法中針對企業年金計劃的法規至今尚屬空白,唯一的稅惠依據是《國務院關于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證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國發[2000]42號)。
2.基本養老保險沒有為企業年金留下足夠的空間
我國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率已達20%以上,再加上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等“五大保險”和繳納住房公積金,繳費費率超過40%,企業社會負擔相對過重。所以說,國家規定工資總額4-12.5%以內的企業年金在稅前列支,這個條款對企業吸引力不大。
3.立法嚴重滯后,強制性不夠
建立企業年金目標還停留在企業自愿行為的層次上,國家并沒有強制要求企業必須實行。搞不搞企業年金,國家只是引導,并沒有約束力。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雖然于2004年就已出臺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但在國家層面上并未出臺相關法津,立法嚴重滯后。
(二)風險因素
企業年金制度是一把“雙刃劍”,在其對企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風險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可能起不到“金手銬”作用
實施企業年金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對關鍵崗位核心人才起到“金手銬”的作用。如果企業年金的繳費標準太低,可能起不到吸引和保留優秀人才的“金手銬”作用。
2.基金運營風險
企業年金基金運營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投資風險和財務風險等三個方面。
(1)信用風險。根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規定,我國企業年金基金采用基于信托關系的市場運作模式,在運作中存在信托和委托兩種關系,企業年金基金托管人和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之間根據《合同法》建立委托代理關系。存在著各類經辦機構主體違約的風險,對受益人也存在著因它們違約所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風險。
(2)投資風險。企業年金基金進行投資時,由于市場波動造成的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而引起的未來不確定性。
(3)財務風險。企業年金基金運行要求安全性和投資收益性的同時,也要保持一定的流動性,這樣才能確保達到退休年齡的受益人和因各種原因退出投保能夠按時領取企業年金賬戶的余額,這存在著各時間的收支平衡問題。此外,如果采用終身年金的方式支付養老金,還要匹配好繳費和享受待遇的年限和數額,避免因長壽風險引起的基金收不抵支的問題。
目前國家針對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不完善, 國家應該盡快出臺《社會保險法》、《企業年金法》等更高層次的法律,以保障企業年金制度的順暢運行,真正惠民及百姓。
參考文獻:
[1]郭俊.析企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商業保險產品的區別[J].上海保險,2006,(08).
[2]賀強,富裕.企業年金的特征模式與功能作用[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5,(10).
[3]李黃珍.企業年金:絕對誘惑的人才“金手銬”[J].職業,2006,(05).
[4]梁慶文.企業年金基金的風險管理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
[5]楊勝利.企業年金的激勵作用研究[J].理論探討,2007,(3).
(作者單位:哈爾濱紐荷蘭拖拉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