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摘 要】納稅籌劃與企業的會計政策選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利用會計政策選擇進行稅務籌劃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主要從企業內部著手,分析會計政策的選擇對納稅籌劃的影響及正確選擇會計政策來進行稅務籌劃。
【關鍵詞】會計政策選擇 稅務籌劃 先進先出法
一、會計政策選擇與稅務籌劃的內涵
會計政策選擇,是指企業在既定的選擇范圍內,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目標,對可供選擇的會計原則、方法和程序進行定性、定量地比較分析,從而擬定會計政策的過程。
稅務籌劃是指納稅人在法律許可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事項的事先安排和策劃,選擇納稅支出最小和資本收益最大的綜合方案,從而獲得最大稅收收益。
二、會計政策選擇對稅務籌劃的影響
目前,我國會計政策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強制性會計政策,不屬于稅務籌劃的范圍。另一類是可選擇的會計政策,此類會計政策較多,下面僅從三個方面說明不同的會計政策選擇對稅務籌劃的影響。
1.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對稅務籌劃的影響
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的折舊額進行系統的分攤。折舊作為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稅收擋板”的效用。按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常用的折舊方法有:直線折舊法、產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運用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出的折舊額在數量上是不相等的,因而分攤到各期生產成本中的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也不同(但是,固定資產的折舊總額并不受影響,因而對企業的凈收益總額以及總的稅負并無影響)。因此,折舊的計算和提取必將影響到生產成本的大小,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利潤水平,最終影響企業的稅負輕重。由于在折舊方法上存有差異,這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
2.存貨計價方法選擇對稅務籌劃的影響
存貨的計價方法,對于企業的產品成本、利潤及所得稅等都有較大的影響。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的各項存貨的發生和領用,按實際成本計算,計算的方法可以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選一種。由于運用以上不同計價方法所確定的存貨發出成本不同,對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必然產生不同的影響。
3.外幣折算方法選擇對稅務籌劃的影響
《企業會計制度》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企業發生外幣業務時,應當將有關外幣金額折合為記賬本位幣金額記賬。除另有規定外,所有與外幣業務有關的賬戶,應當采用業務發生時的匯率,也可以采用業務發生當期期初的匯率折合。在月份(或季度、年度)終了時,將各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按照期末的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其與對應的記賬本位幣賬戶期末余額之間的差額,則確認為匯兌損益。而匯兌損益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匯率經常發生變化,致使同一外幣數額在不同時點會對應于不同的記賬本位幣數額。匯兌損益,最終都會分次或一次地在計征所得稅之前以各種費用的形式扣除或是增加計稅所得,從而影響到企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三、稅務籌劃中會計政策的正確選擇
1.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正確選擇
折舊作為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稅收擋板”的作用,就固定資產折舊而言可進行如下稅務籌劃:
如果預期今后所得稅率不變或有下降趨勢,以采用加速折舊法為優。這是因為這種方法使企業前期的成本費用加大,從而把前期利潤推至后期,無疑延緩了納稅時間。
如果預期未來稅率呈上升趨勢,以直線法為優。這是因為加速折舊法延緩了納稅的利益與稅率高低成正比,在未來所得稅率越來越高時,以后納稅年度的稅負增加往往大于延緩納稅的利益。使得直線折舊法比加速折舊方法更為有利。
另外我們在選擇折舊方法時還要考慮物價變動因素的影響。因為物價的持續變動,會使一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企業的發展也會因此受到很大制約。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注意選擇合適的折舊政策以規避物價變動的風險。在通貨膨脹下企業可選擇加速折舊法,在通貨緊縮下可選擇平均年限法。
2.存貨計價方法的正確選擇
不同的計價方法不僅影響了存貨與銷貨成本的分攤,同時也影響了本期銷貨收益,進而影響了本期所得稅水平。在進行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時,應考慮以下兩個因素:通常在物價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應選擇先進先出法計價,可以使期末存貨成本降低,本期銷貨成本提高,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相對減少,從而達到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的目的;而在物價上下波動的情況下,則宜采用加權平均法,以避免企業各期應納所得稅額上下波動,增加安排資金的難度。
3.外幣折算方法的正確選擇
從企業納稅的角度看,如果匯兌損益是匯兌凈收益,則予以資本化更為有利;如果匯兌損益為匯兌凈損失,則直接計入企業當期損益更為有利。由于企業日常發生的匯兌損益一般都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納稅籌劃的關鍵就是通過選取適當的記賬匯率,使得計算出來的匯兌凈損失最大化或匯兌凈收益最小化,從而使企業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最小化。
一般說來,如果本期的外幣債權發生額大于本期的外幣債務發生額,在匯率持續上升時,選取當日匯率更為有利,而在匯率持續下降時,則是選取當月1日匯率更有利;如果本期的外幣債權發生額小于本期的外幣債務發生額,則在匯率持續上升時,選取當月 1日匯率更有利,而在匯率持續下降時,選取當日匯率更有利。
例:某企業有美元應付賬款賬戶,當月 1日匯率為 1美元=8.1元,月底匯率為 1美元=8.4元,10日進口材料一批 15萬美元(貨款未付),當日匯率為 1美元=8.3元。
如果用業務發生當日匯率為記賬匯率,則相應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8.3×150000) 1245000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150000美元) 1245000
當期期末確認匯兌損失為:匯兌損失=15×8.4-15×8.3=1.5(萬元)
如果用業務發生期初匯率為記賬匯率,則相應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8.1×150000) 1215000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150000美元) 1215000
當期期末確認匯兌損失為:匯兌損失=15×8.4-15×8.1=4.5(萬元)
通過上例可以看出對于外幣債務賬戶,當匯率上升時,取當月 1日匯率作為記賬匯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較小,對企業更有利;當匯率下降時,取當日匯率為記賬匯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較小,對企業更有利。
利用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稅務籌劃還表現在很多方面。如短期投資跌價準備計提方法選擇、債券折價溢價的攤銷方法的選擇、低值易耗品及包裝物攤銷方法選擇等等,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理性的納稅人應充分利用這一空間進行稅務籌劃,以節約稅收成本。
參考文獻:
[1]柳小華.企業會計政策選擇中的稅務籌劃.現代經濟,2007,6.
[2]許金標.稅收籌劃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李銀菊.不同境況下會計策選擇與稅收籌劃.銅仁學院學報,2007,2.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